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追踪“限价药”:限价令后80%限价药消失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11日   来源:东北网

  生意社10月11日讯 108种药品被限价,市民未喜反忧。几元钱的止咳药买不到,百元以上的抗癌药也消失。

   

  9月15日起,我省对108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限定。有的药店药价仍超出限价一倍;而有的医院甚至把限价药撤柜,拒售。

   

  十年来,药品先后进行了几十次价格调整。药品零售业内人士说,每一次降价令后,都会有80%的限价药从此消失。

   

  “限价令”没让市民告别“治病贵”,反而成了药品的“催死令”。

   

  但是,“片剂”倒下了,就有一批同成分的“胶囊”、“颗粒”站起来,价格至少是原来片剂的几倍。

   

  改变剂型,便可以让限价药“起死回生”,再以高价摆上药店的柜台。于是,“降价令”成了药品涨价的前奏。

   

    限价令≈药品死亡通知单

   

  “限价令”执行那天起,安康欣胶囊、麻杏止咳片、安神补脑液等药品,就从医院药房和药店柜台上消失了。最近,市民穆女士遇到件麻烦事。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半个月前气温骤降导致咳嗽不停。按以往的吃药习惯,她到所住小区附近的药店购买麻杏止咳片,却没买着。她猜测,难道是最近气管炎发病的人多了,这种药脱销?随后几天,她又到了几家药店,都没买着。药店店员给她推荐了其他止咳药,但都比较贵。穆女士说,像这种很难根治的病,需要经常吃止咳药,一般都吃便宜药。以前是吃甘草片,甘草片买不着了,就改吃麻杏止咳片了,难道现在麻杏止咳片也要消失了?

   

  在药店买不着,那在医院呢?穆女士去了两家医院也都没开到麻杏止咳片。

   

  与穆女士有相同困惑的还有张女士,最近她在给女儿买安神补脑液时也遇到同样的难题。

   

  但比起王先生,她们还算幸运。王先生患有肺癌,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一直服用安康欣胶囊。对他来说,这是救命药,可是十多天前他发现,到哪儿都买不到这种药了。由于这是一种大众化的抗癌药物,他认识的一些病友也在吃,病友们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家里的药眼看要吃光,再想买却买不到了,怎么办?

   

  上周,记者到我市的建国医药连锁店、人民同泰药店、富龙大药房、安丰百姓大药房、中华大药房等药店走访,均没有麻杏止咳片。一些店员告诉记者,最近这种药都返货了,没有了。

   

  记者又到哈医大一院、市第一医院、省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均没有麻杏止咳片、安康欣胶囊等药品。医生介绍,安康欣胶囊以前有,但最近没有了,以后能不能再来不确定,患者只能不定期来问问。

   

  上个月,省物价局印发了《关于制定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对108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限定,限价从2010年9月15日起执行。这些药品都是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及社会反映零售价格偏高的药品。经过调查,认为这些药品有降价空间,所以制定和调整了它们的最高零售价格。

   

  安康欣胶囊、麻杏止咳片、安神补脑液都在这次的限价目录中。

   

  在药店和医院工作的两位业内人士透露,国有单位比较守规,不会违价经营,因而从限价令执行的那天起,这些药就全部停卖了,并向厂家退货。以前这类的情况很多,厂家都给退。因为从一个厂家肯定不止进一种药,即使药钱已付过,也可以从其他药品的药款中扣除。

   

  医生和药店工作人员均说,省里制定的最高零售价太低了,药的进价比这个还高,就意味着每卖一盒药就要赔钱,医院和药店是不会赔钱卖药的。

   

  但一些医院和药店也表示,每次降价令一出,就不得不让一部分药消失,这和医院、药店无关,是厂家不肯降价。

   

    多少利润才叫利润?

   

  麻杏止咳片的零售价是批发价的5倍多,普通人觉得这算“暴利”,在药品流通领域却不算啥,几十倍的也常见。难道是“限价”不合理,导致药品消失?

   

  记者通过熟人查询麻杏止咳片未下架前的价格,0.26克×24片装每盒是8.5元。

   

  那它的批发价是多少钱呢?我市以前出售的不少麻杏止咳片都是吉林双药药业生产的,记者便以药店工作人员的身份向厂家的销售人员询问价格。销售人员先问记者是想做代理还是要零售,记者表示是药店零售,对方称,每盒1.6元,如果做代理,进货多的话价格还可以再谈。

   

  可见,药店的零售价是批发价的5.3倍。而省物价局对这种规格的麻杏止咳片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是3.4元,也是批发价的两倍多,药店却仍然称没利润。

   

  记者找到其他一些生产止咳药、感冒药的厂家了解,发现药品的零售价至少也得是批发价的3倍。

   

  三五倍的利润在消费者心中算是“暴利”,在业内人士眼中却不值一提。一名药品的一级代理商和一名医药代表不约而同劝记者,别去追究麻杏止咳片这种生活基本用药的利润了,像这种薄利的基础药品都没有医院乐意卖。那些进口的、抗肿瘤的一类拿着医生处方也买不着、必须在医院开的药品利润才惊人,零售价常常是成本价的数十倍。

   

  据透露,一般药品成本都不高,出厂价也比较低,大多数常用药出厂价其实就是几元钱,但是经过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和终端药店的不断加价,还有医院、药店的进场费用,给采购经理以及相关药品促销人员的提成,甚至还包括陪医生娱乐等医药代表的公关费等等,最终就把药价大幅度抬起来。

   

  哪个环节赚得最多呢?业内人士称,是终端,就是药店和医生……终端的回扣拿得比较多。药店或医院的利润最少也有35%,当然尤其是一些医院,有些达到300%。现在便宜药或者限价药,药店都不愿意进,就是因为利润比较低,所以就很少有药店愿意让这种药进场,也不会有促销员愿意卖这种药。即使药店有卖的,也是摆摆样子。

   

  一些基本药物的价格对于生产厂家还有利润,但医院、药店利润太小便不再经营。像麻杏止咳片的批发价是1.6元,国家限定药店的零售价不超过3.4元钱,中间只有1倍多的差价,与一些没有列入基本药品目录的药相比,利润算是太低了。利润低,医院、药店就不愿意卖这种药,药厂会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