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药企与公立医院联姻 造就人为增加药价加码空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30日   来源:法制网

  生意社9月30日讯 药品定价上的问题,就是人为地增加了猫儿腻空间,让某些院长、医生、经销商,去大做手脚。该给医院的,通过正常渠道补到位;对乱加价现象,该刹的要刹住,不要通过药品加价来解决医院的生存问题

   

    医疗监管还很薄弱

   

    对话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处长吴革非

   

  在山东中济的合作体系中,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是重要一环,自河南省煤炭总医院被查处后,山东中济表示已经中止了与安徽红十字会医院的合作。对于山东中济引发的医疗乱局,《法治周末》记者专访了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处长吴革非。

   

    鼓励医疗合作 打击非法行医

   

  记者:全国包括安徽在内,共有7家公立医院与山东中济合作,为什么山东中济会如此轻易地与公立医院配合?

   

  吴革非:大概是从2002年开始,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医疗机构之间互相开展横向合作,组成联合体,引入社会资金。虽然从理论上说,医疗投入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实际上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投入明显不足。于是,社会资金就很容易堂而皇之地进入到公立医院的体系之中。

   

  在屡次打击非法行医当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合作要不要搞下去?比如,一个医院和异地的一个医院合作,允许还是不允许呢?

   

  记者:那么,如何界定是否是非法行医就是关键的第一步了。

   

  吴革非:对。作为医疗上的合作,我认为应该鼓励。比如我们安徽省的医疗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肯定有差距。那么,与上海的名牌医院建立联合体,大家互相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为我们培训人才,这当然是应该鼓励的。

   

  如何鉴定双方是不是正常合作呢?有的医院搞所谓的承包,实质上并不是医疗方面的合作,而是出租科室,这就属于非法,属于重点打击范围之内。不过,现在严峻的现实是,有些社会资本已经不是单单承包一个科室,而是扩大到承包一家医院了。

   

  记者:在采访中,很多与山东中济合作的公立医院都表示,因为资金匮乏以及谋求发展的愿望,才不得不违规与山东中济合作。

   

  吴革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比如公立医院办不下去,财政又没办法管,只要你退出公立医疗机构,要搞合作还是搞承包,你去搞就是了。要是还享受公立医院的优惠,就不允许搞所谓的承包,搞所谓的托管,或者是整个医院给一个企业买断,都改了制了,还打着公立医疗机构的牌子。对营利性的医院,就是如何加强监管的问题,而不是非法行医的概念。

   

  我个人认为,一边打着公立医院的牌子,一边还搞合作行医进行营利性的行为,这绝对不允许,肯定是非法行医。

   

  记者:你说过,有些现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比如政策不清晰。那么,现在这方面的法规是否比较全面了呢?

   

  吴革非:法规应该比较详细。对于出租、承包科室,这个处罚是很严厉的。依据的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还有后来卫生部出台的一些法规方面的解释。

   

  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监管?

   

  吴革非:这又是个新的课题,以前对这个思考的不够。现在我们接手了打击非法行医的任务,就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不把这种行为界定清楚,就可能让一些不法或不良分子钻了我们的空子。就像你看到的,戴着红帽子在干着营利性的行为。

   

  实际上,这种监管不仅是要约束山东中济进入公立医院牟利,还要看到药品,就像复方木鸡合剂,从50元暴涨至253元,就是无人监管。现在来讲,药品的价格管理比较混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所以人家讲“看病难,看病贵”,很多的问题也就出在药品价格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