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8月28日讯 从“中医食疗第一人”张悟本到“排毒教父”林光常,从“刘太医”刘弘章到“养生大师”李一,养生“神话”何以大行其道,养生“神仙”缘何前仆后继?
从张悟本到李一,一个个民间养生偶像的迅速崛起与瞬间崩塌,一方面凸显了民间巨大的养生需求与荒谬误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行业所存在的缺陷与乱象,急待规范。
李一神话破灭
这是个养生大师辈出、前仆后继的年代,“中医食疗第一人”张悟本、“排毒教父”林光常、“刘太医”刘弘章直至“养生大师”李一,无非是使用举办培训班、坐诊收高昂的费用、卖假药、保健品、排毒等通用伎俩,缺乏科学素养、医学知识的大批公众对此毫无招架之力。这些养生方式都宣称自己超越了现代医学,再加上某些媒体和机构的反复热炒,大师们的光辉形象就愈发神圣、不可动摇。
双手导电220V进行诊疗,水下龟息闭气两小时,通过“辟谷”寻找人体的终极能量,“拥有3万信徒”,这是李一养生神话的开始。随着各方热捧,李一的曝光空前密集,引发巨大关注。在迅速成为公众人物的同时,质疑声接踵而至。有关李一的发家史,被外界爆出种种疑点,李一迅速从“神仙”的宝座跌落凡尘。而李一所开设的各种养生、治疗和培训项目的价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5日养生班3800元,7日道医班9000元,外丹堂一个疗程9800元,李一道德经集训(李一不在就听录音)16800元,国学总裁班39800元,一场法事3万~5万元不等。目前重庆北碚区民宗局已证实,李一的水下生存两小时属于虚假宣传,办学收费行为没有履行报批手续。近日李一已被责令停止招生办班,接受进一步深入调查。
李一暂时倒下了,但各种养生大师的神话并不会就此终止。为什么这些骗术并不甚高明的大师们能屡屡得逞?众多民众为什么会深信不疑?“学术打假”专家方舟子认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缺乏”:“第一个方面的缺乏是普通公众缺乏科学素养,很容易轻信,相信古书、相信古人、相信大师,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一种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态度;第二是缺乏科学普及医学知识;第三是缺乏监管,不能将什么东西都交给老百姓自己去辨别。”强大的养生需求与松散的监管,造就了骗子横行与“大师”辈出。
行业规范
就医环境不尽如人意、科普知识普及不够,这些因素都间接推动了“养生大师”抢占市场。
为促进营养改善工作,提高居民营养质量与健康水平,卫生部8月12日正式出台《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中明确,卫生部根据公共卫生问题、人群营养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订全国营养改善工作计划、营养标准和指南,并定期发布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报告。根据管理办法,我国将建立营养监测制度,对居民膳食状况、营养改善效果以及营养相关疾病进行监测。营养监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不同人群的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变化状况;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贫血、钙缺乏、维生素A缺乏等状况;超重、肥胖及营养相关疾病状况等。
管理办法还指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学、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对存在的人群营养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向公众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传教育,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办法中强调要鼓励媒体开展营养宣传教育。营养宣传教育应当科学、准确,并接受营养专业部门的指导。严禁用虚假和不实的营养信息误导和欺骗公众。
在张悟本事件之后,卫生部发言人士曾表示:“正在研究建立起对社会上有关健康信息的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如同政府部门普遍在做的‘舆情监测’,发现不合理的健康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公示,并请专家进行澄清,避免公众受到误导。”
也有相关负责人士建议:“中医养生市场,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甚至建立起问责机制,才能真正得到规范。” (记者 康义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