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两旺 总额占医保产品62%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24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意社8月24日讯 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量价齐升,进口量升价减,预计全年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额将保持25%以上的增长,但是下半年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值得注意

   

  西药类产品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的主力产品,进出口额占全部医保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2%。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9.87%。其中进出口量增长28.81%,反映了国内外西药类产品市场消费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平均价格同比仅增长0.82%,反映出市场竞争依然激烈,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进出口额中,出口额比重达66.78%,进口额比重为33.22%,贸易顺差为59.21亿美元。

   

    A 出口量价齐升 市场持续向好

   

  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出口117.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9%。

   

  总体来看,上半年西药类产品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上半年西药类商品市场3大类商品中,原料药和生化药出口量价齐升,西成药则量升价平。从出口额看,生化药增幅最大,高达65%,西成药和原料药增幅也超过30%。其中生化药出口增长主要体现在出口价格的大幅上涨,而西成药和原料药则主要体现在出口量的增长。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反映我西药类产品的国际需求在稳定增长,尤其是去年的出口量并未因金融危机影响而下降,在去年的高基数上实现出口量大幅增长,更显我产品的良好竞争性和国际医药市场的持续发展潜力。

   

    主流市场稳定,发达国家为主

   

  上半年,我西药类产品出口184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依然是我出口的主要市场,比重达87.34%。我对这3大市场的出口额增长均超过30%,分别为亚洲34.06%、欧洲35.26%、北美洲32.79%。3大市场出口额的比重同2009年相比,亚洲微降0.12%,北美洲微升0.34%,欧洲上升0.85%,可见,我西药类产品的出口主流市场稳定。上半年,西药类产品出口前10大目的国分别是美国、印度、德国、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巴西、法国和西班牙,我西药类产品主要出口发达国家的格局没有改变。前10大出口目的国中,90%出口量大增,对巴西的出口量增幅达74.56%,仅法国有9%的下降。出口均价则涨跌各半,对法国出口均价上涨最大,达101%;对西班牙出口均价下降幅度最大,为16.37%。这反映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在快速恢复,但金融危机引发的价格低迷仍将持续。

   

    大宗商品劲增,低价竞争加剧

   

  上半年,我西药类产品出口品种为280种。就出口额排名前20位的大宗品种看,19种产品出口量增长,50%的品种涨幅超过30%,其他氨基酸出口量增幅超过80%,反映西药类大宗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势头强劲,我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仍在稳定增长。但从出口价格上看,前20位产品中,8种产品出口均价下降,维生素C、其他内酯等3种产品下降幅度超过15%,反映西药类产品的出口价格并不乐观,不少产品的市场维护和增长是以牺牲价格实现的,价格的激烈竞争既有国际竞争对手的压力,更多是国内产能过剩的结果,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

   

    出口企业增加,制造业领军

   

  上半年,有实绩的西药类产品出口企业7555家,同比增加8.6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西药类产品市场的活跃。从出口额排名前20位的企业情况看,17家为生产企业,外贸公司只有3家,反映生产企业在西药类产品出口上具有一定的产品和价格优势,缺乏实业支撑的外贸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出口竞争中处于劣势。

   

  前20家企业的出口额占全部西药类产品出口总额比重只有17.53%,显示我国西药类出口企业的集中度并不高。前20家企业中,80%的出口量同比有增长,30%的增幅超过100%,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和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的出口量爆发性增长,增幅分别达到7458%和2860%,这反映了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还是具有明显优势;但出口均价则呈现涨跌各半的局面,其中肝素钠生产企业的出口均价翻番,但维生素C企业则普遍下跌20%以上,大宗产品的市场变化引发龙头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民营三资共舞,沿海省份出色

   

  上半年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分别占比38.65%和31.4%,基本上平分秋色;国有企业占比23.81%,紧随其后。但国有企业上半年出口量价增幅都在10%以上,民营企业也是量价齐升,量升为主;唯有三资企业出口数量上升45%,均价下降10%。这说明发达国家医药市场价格竞争更为激烈。

   

  从国内各省份的出口情况看,西药类产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和河北位列上半年西药类产品出口前5位,5省市出口额比重高达69%,其中江苏、浙江比重分别达到22.4%和18.29%。这说明我西药类产品的地区集中度比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B 进口量增价减,成药价跌一成

   

  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口58.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5%。

   

  上半年,我西药类产品进口总体呈现量增价减的态势,进口量增长25.78%,进口均价下降2.64%。但3大类进口产品中,原料药和生化药进口均显现为量价齐升,但由于占38.18%比重的西成药进口均价下降10.33%,拖累进口整体均价呈下降局面。西成药进口均价下跌,既是原料药价格持续低迷造成西成药生产成本降低,国内仿制药替代能力增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欧洲萎缩,亚洲、北美渐强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是我西药类产品进口的主要市场来源,上半年进口3大市场比重保持了近97%的高度集中局面,总体保持稳定,但细分格局发生微弱变化,最大的来源市场欧洲的比重从2009年的61.92%下降到59.06%,明显萎缩。亚洲市场的比重则增加了2个百分点,达到25%,且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均大幅上涨。北美洲市场比重虽也增长了1个百分点,但进口价格却下降了18%,主要是受挫于西成药进口价格的下降。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瑞典和印度是我西药类产品进口前10大来源国,从他们进口的比重达65%,美国、德国的比重都超过12%。其中,从这9个国家的进口额有所增长,增幅最大的是意大利,增长超过50%,唯一有所下降的是爱尔兰;但进口均价超过半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德国下降幅度最大,接近30%。从意大利的进口均价一枝独秀,上涨高达80.5%。从发达国家进口西药类产品的均价同比下降原因,一是去年高端产品价格没有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下降,同比基数较高;二是高端产品的生产原料价格下降,带动深加工产品价格下行。

   

    制剂主导,价格跌多涨少

   

  上半年我共进口西药类产品255种。进口额排名前10的品种中,60%是西成药或生化药制剂,进口额占西药类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近40%,这与我出口龙头产品全部是原料药形成鲜明对比。从进口均价上看,除激素类制剂进口均价有17%的上升外,其他制剂产品进口均价下跌均超过10%。

   

    跨国药企为主力,物流业抢闸

   

  上半年共有1000家企业具有西药类产品进口实绩,进口额排名前20位的绝大多数是三资企业。三资企业的进口额已占进口总额的58.34%,其中以跨国药企为主的外商独资企业占比近39%,他们已成为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口的绝对主力。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口能力差别不大,各占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额排名第1的是永裕(上海)医药物流营运有限公司,上海国药外高桥医药有限公司也居上半年进口额排名第3位,贸易公司在进口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C 大宗品种产能过剩值得警惕

   

  下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的出口价格形成下行压力,整体价格走势不容乐观。

   

  从2010年上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形势看,国际西药类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我国西药类产品也呈现进出口两旺的态势,但价格低迷的状态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

   

  笔者认为,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西药类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部分产品的规模优势短期内也不会遭遇挑战,国际市场份额有望保持稳定并将有所增长,这将保障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量在下半年仍然保持增长势头。但大宗品种的产能过剩和国际市场西药类产品的价格低迷,将对下半年中国西药类产品的出口价格造成下行压力,整体价格走势不容乐观。

   

  中国西药类产品的进口则相对稳定,基本上将延续上半年的走势,数量增长,价格走低。预计全年中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额将保持25%以上的增长,出口增幅将高于进口增幅。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的变化趋势将降低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环保压力的增强、原材料涨价将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部分品种产能严重过剩不可避免将引起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这些都将对中国西药类产品的进出口走势造成实质影响,增加了下半年走势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