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扩大产品线 生物技术企业并购继续高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9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意社8月19日讯 健赞公司(Genzyme)正与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谈判被收购兼并事宜。这不会是马萨诸塞州生物技术公司被大型制药公司收购的第一单,上世纪惠氏收购遗传学研究所也不是最后一单。

   

  分析师和业界资深人士认为,过去数年,制药公司和生命科学公司特别喜欢做10亿美元以上的合并交易,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产品线,掌握尖端技术,并进入新市场。这种并购趋势似乎久盛不衰,未来几年没有任何会降温的迹象。

   

    麻州诱惑

   

  麻州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对大药厂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仅去年一年,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和数据提供商汤森路透跟踪了1400多家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合并案例,马萨诸塞州的46个并购交易价值超过50亿美元。

   

  比如去年10月,日本制药商大日本住友制药出价24亿美元收购了麻州莫尔伯勒市的Sepracor公司,主要看重其拥有的失眠用药Lunesta。而这并不是日本制药商在麻州的第一桩并购交易,早在2008年4月,武田就曾出资88亿美元收购千禧药业,并在并购前提出非常有吸引力的人才挽留计划,以表明并购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买技术或产品,而是看重并购对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毫无疑问,并购会不断进行下去,这是现实。”马萨诸塞州生物技术委员会总裁罗伯特•考夫林认为,这个行业本来就是通过兼并滚动发展起来的,需要不断整合。”

   

    健赞之外的猎物

   

  现在,生物医药企业的并购交易的确相当频繁。上个月,德国默克公司刚刚完成了对比尔里卡市的生命科学公司Millipore的并购,所付出的代价是69亿美元。现在,位于剑桥的“孤儿药之王”健赞公司,已接到赛诺菲安万特的正式求购要求,最终出价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多数生物技术公司的买家,如正在谈判收购健赞的赛诺菲安万特,主要标的是大中型生物技术公司,因为这样的收购对象可以直接给买家带来销售业绩。

   

  “大公司现在手里有很多现金,但它们缺的是重磅产品。”纽约的罗德曼•伦肖投资公司生物技术分析师西莫斯•西梅奥尼迪斯如是说。

   

  西梅奥尼迪斯预计,制药公司最有可能购买的生物技术公司是那些已经有产品上市并开始盈利的公司,如Biogen Idec公司;其次是那些接近赢利或有主要药品即将获得批准的公司,如位于剑桥的Vertex药业。另外,麻州及波士顿的本地公司,包括位于沃尔瑟姆市的药品开发公司Alkermes,以及位于列克星敦的Amag制药公司和Cubist药厂,都将成为大公司的猎物。

   

  这些有可能被大公司瞄上的生物技术公司,大都不愿对并购猜测发表任何评论。Amag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赖恩•佩雷拉说,公司已有产品上市,其中主打产品主要针对慢性肾脏疾病兼缺铁症的患者,但目前并不急于出售公司,而是想把公司建设成能长期稳健成长的强大而又充满活力的公司。

   

    榜样的力量

   

  至于买家,目前除了赛诺菲安万特已多次表示将花费100亿~200亿美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外,还有多家大型制药公司也对收购生物技术公司极感兴趣,包括欧洲的葛兰素史克、诺华、阿斯利康和拜耳,美国的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和礼来。业内认为,如果赛诺菲安万特与健赞的并购谈判破裂,葛兰素史克、辉瑞和强生将是健赞的潜在买家。

   

  不过,Cowen&Co投资公司分析师埃里克•施密特认为,大型制药公司将继续购买生物技术公司,但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并购并不会因健赞被收购而大幅增加。

   

  施密特解释说,很多可能发生的并购案在初次会谈也许是成功的,但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被批准或执行。比如上个月,位于麻州威尔明顿的临床前研发外包服务公司查士睿华,因股东反对而放弃了对中国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的并购企图,使得原本以16亿美元吞并中国明星CRO公司的计划泡汤,还不得不支付3000万美元的分手费。

   

    下一波并购热门

   

  除了赛诺菲安万特等公司正在考虑收购健赞之外,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并购也谣传四起。如Biogen Idec公司,因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早已建仓参股该公司。两年前,伊坎试图出售该公司完成套现,但因无法找到合适买家而作罢。随后,伊坎的投资团队赢得了Biogen Idec公司董事会的3个席位。业内由此认为,Biogen Idec被收购的时机已经成熟。

   

  今年1月,波士顿Nobel金融集团的分析师简•沃尔德认为,下一轮并购热潮可能发生在医疗设备领域。“因为许多厂商试图扩张进入以前不涉足的领域,或干脆购买竞争对手的业务。过去两年,许多公司已经变得十分廉价,足以吊起大公司的胃口。”

   

  一些投资者甚至认为,麻州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商波士顿科学公司也可能被收购,其股价在过去几年已经下降很多,使其成为被收购对象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波士顿科学公司对此猜测则拒绝发表任何评论。

   

  对此瓦尔德认为,强生或许是波士顿科技最可能的买家,但强生未必能最终完成并购,因为这两家公司已经成为激烈的竞争对手,而且两家公司的文化并不匹配。

   

    评论>>>

   

    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到了绝迹边缘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生物技术产业并购案就是家常便饭。并购既可为大药厂排忧解难,添加新产品,也可让投资者套现,狠狠赚上一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皆大欢喜。

   

  过去几年,生物技术产业的并购不仅频率增加,规模也在加大,上百亿美元的并购包括阿斯利康并购MedImmune公司,以及罗氏460亿美元吞并基因泰克的超级并购。现在又传说赛诺菲安万特打算以180多亿美元收购健赞公司,生物技术产业的并购可谓热潮滚滚。

   

  生物技术公司被视为“香饽饽”的收购对象,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之所以被大药厂看好,一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快,仿制药竞争弱,技术门槛和利润率较高;二是大药厂本身研发效率低,需要通过并购来补充新产品链;三是大药厂需要通过并购重组为自己减肥,添加新鲜血液,改变自己的创新文化;四是生物技术产业将包揽最畅销药物的40%~50%,相对高的利润率,使得大药厂纷纷“挂靠”生物技术产业;五是从卖方市场看,真正优质优价的生物技术公司并不多,物以稀为贵,挑选好的公司以优惠的价格买下变得十分困难,颇有挑战性。

   

  这次赛诺菲安万特希望收购健赞,最终的交易可能突破200亿美元。不管最后的买家是谁,一旦成交后,全球“孤药之王”将易主改弦。5家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在过去3年中有两家改变东家,未来可能不会再有更多非常赢利的生物技术大公司,这对行业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难以定论。

   

  目前除了业内老大安进因市值太高让人敬而远之外,其他生物技术公司都有可能被收购。这意味着,自2009年生物技术产业首度赚钱之后,整个行业因优质公司被收购而将面临新的亏损周期。 (丁萍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