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夏东胜谈:中药品牌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市场对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16日   来源:《自我药疗》

    生意社8月16日讯 

   

  夏东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一、中医药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

   

  首先,应明确: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一部分。世界传统医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原始初级形式逐步向理性、科学的形式发展,尤其在工业革命之后,传统医药在植物学、化学和工艺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而我国,此期间中医药理论以及制剂工艺等方面也都有了重大发展。之后,随着西方科学试验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出现并占据了世界主流医学地位。

   

  但近几十年来,现代医学的发展也遇到了困境。疾病谱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心理病、社会病的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负担加重,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使重视局部与微观的现代医学遇到了困境,人们开始呼唤回归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自我保健。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学的理论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尤其是,它重视"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优势凸显。目前,中医药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从技术层面,现代技术和工业进程的快速发展,也给研究传统医药带来新的手段和方法(如生物工程技术、资讯工程技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制造工艺技术等)。从管理方面,东南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试售药品,中成药应用广泛;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中药使用也具有良好的基础;而一向以现代医学最为发达的欧美,近年来也正在逐步接受植物药产品。如,近年来,美国政府出台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欧盟也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开始接受有复方制剂的植物药作为治疗药物。此外,从商业贸易方面,天然药物己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上为中药发展并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中药国际化遭遇的壁垒

   

  我国作为传统中药的发源地和资源大国,有报道称中药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3%~5%,也有报道说中药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份额还不到10%,且其中以中草药和植物提取物为主,我国生产的中药成药仅占国际市场的1%左右,且以出口到亚洲地区为主。在欧美,往往是以保健食品的身份进入。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大会上有信息表明:2008年上半年,我国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40.7%,中成药占12.7%,保健品占5.9%。可见,中成药出口比例较小。以上现象与我国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中药国际化进程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 评价标准不同。我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难以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得不到国际认可,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卫生学等检验均有较为严格的标准。

   

  2、 我国中成药在安全、质量、功效等方面缺乏完整的科学数据,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3、 国际间文化差异。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西方虽也有传统医药,但却难以接受我们的中医药理论,不能有效沟通,中药的国际化存在文化壁垒。

   

  4、 中药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中药知识产权缺失,造成许多名方、验方流入国外。国内绝大部分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

   

  5、 进入欧美市场需要巨额的临床研究经费,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进入难度增大。

   

  6、 药品生产企业不了解其他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营销企业不熟悉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环境,不能培育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产品。

   

  7、 中药剂型工艺有待改革和创新,以符合国际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