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医药商业联合体诞生 能否撼动重庆医药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9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生意社8月9日讯 近日,重庆医药市场吸引了众多目光。原因是从6月份开始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先后有两个医药商业联合体出现,分别是重庆恩康医药有限公司和重庆重药医药有限公司。前者由33个股东、4600家零售药店组成;后者由50家民营医药商业公司共同注册。

   

  有业内人士表示,重庆医药市场历来比较“特殊”,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太极集团在重庆市场平分秋色,已经把重庆市场做成了“铁板一块”,外人很难插足。

   

  那么,两家联合体的出现,能否撼动重庆医药市场格局?这无疑给业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无奈的联合?

   

  8月3日,本报记者辗转接通了恩康医药总经理张林的电话,询问恩康医药目前的运转情况。但张林表示,公司刚刚开始运作,不便于向媒体透露,随即把电话挂断。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恩康医药的股东单位达31家,注册资金2200万元,近期还将再度增资。 而重庆重药医药有限公司的企业股东包括重庆巨琪医药、重庆医药工业公司等50家重庆市知名医药公司。

   

  对于重庆医药商业联合体的密集出现,业内认为跟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新政策的出现、市场走向逐渐明朗有关。比如,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新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商务部正在编制的“全国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及“医药商业企业分级管理标准”等,都对医药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植鼓励大流通、大商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行业集中度,已经成为医药商业发展的总体基调。

   

  另有消息称,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重庆市将对参与药品集中配送招标的医药商业企业,在仓储面积、年营业额、物流设施等方面设定相应的门槛。而据统计,重庆目前的600家医药商业企业,能达标的并不多。这就意味着如果不通过联合使企业上规模,大多数商业企业将被边缘化。正是迫于这种形势,今年1月,“万鑫”、“全兴”、“新力”等8家民营医药公司各出资110万元,另由科瑞制药出资120万元,成立了重庆恩康医药有限公司,之后更多中小医药商业企业热情参股,恩康的盘子也越聚越大。按照年销售额指标衡量,恩康医药已经成为重庆第三大医药商业公司。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表示,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数量众多,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大流通、大商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是医药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联合非“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张林曾向媒体特意澄清,“恩康不是联盟企业,也不是一个合伙企业。恩康公司自其成立开始就以股份制公司模式设计,最终将要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恩康医药打出了股份制的招牌,才让人们对重庆医药市场有了期待,市场格局改变才有可能。

   

  “现在太多的医药企业联盟是‘联而不盟’,这样的联盟没有实际意义,对市场也构不成影响。”成都一位医药商业资深人士说。

   

  众所周知,近年来,尤其是新医改开始后,由中小商业公司发起的商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几年运作下来,联盟的发展并不乐观,松散结构成为其致命伤。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认为,许多商业联盟志不同、道不合,存在“拉郎配”现象,机会主义严重(小联盟尤其如此), 都想借用甚至占用他人的社会资源,却缺乏付出的实力和规模。利益结构不合理,大多数联盟的利益诉求缺乏长期性的考虑,更缺乏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支撑。联盟的治理结构弹性不足,所有者、管理者“虚位”现象十分突出,出资比例也有问题,权利的分享与制约不明晰,委托——代理关系始终难以真正施行。联盟的核心能力不突出,交换(易)思想难以真正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