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7月23日讯 重庆市卫生局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只买“贵”的,被一家药企告上法庭。状告卫生局的是重庆市政协委员、市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刘群。他提供的证据表明,在今年3 月举行的重庆市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会上,刘群旗下的三家制药公司投选的 56 种药物,最终仅有37 种入围,这将导致他的公司 2010 年药品销售总额比去年锐减6 个亿,部分生产线被迫停产。据了解,贵药导致药价虚高并引起连锁反应,乃至于下级卫生部门不愿使用招标药品。(7月22日《时代周报》)
据报道,让刘群大惑不解的是,在同质同量条件下,他带去的药品比别人报价低得多,反而不能中标,譬如同样是板蓝根颗粒 10 克20 袋装,刘群报价 7.33 元被扫地出门,报价11.20 元却顺利中标。不但如此,许多中标药价还大大高于市场价,如同一家企业生产的100ml规格的氯化钠注射剂,市场价每瓶 1.6元,中标价却高达 3.22 元,翻了一番多。重庆市黔江区卫生局通过对比186种中标药品,发现市采购价竟然高于区采购价 77%。
这些现象让人迷惑不解。重庆市药品招标为何选贵的买?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呢?药品招标的本意是降低药价,为何适得其反将药价推高?药价虚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交易和难见天日的秘密?药品招标采购又隐匿着那些潜规则?
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药品招标越招越贵,助推药价扶摇直上,早就不是个别现象。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已经运行10 多年,这项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市场竞争选购质优价廉的药品,满足群众基本的用药需求,解决看病贵问题。如果药品招标越招越贵,甚至贵过市场价,或者权力部门只选高价药中标,那无疑说明制度本身已经“生病”了。
从目前情形看,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无疑“病”得不轻,“病状”为被少数权力和利益集团所绑架,背后是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厂商、医药代表商、医院等共同参与切“蛋糕”的庞大利益链条。笔者认为,只有将药价抬高,各利益方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为此埋单的却是广大消费者。由此可见,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亟待治“ 病”,笔者期待重庆这场官司能捅开药品招标的弊端及黑幕,以便对症下药。(作者:尹卫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