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7月16日讯 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专家医生在线坐诊,病人在线治疗已不再是新鲜事,遇到头疼脑热,一些 “无所不用其搜”的网民们就开始 “网上求医”。然而,患者在享受 “电子医生”便捷的同时,虚拟网络带来的误诊、维权难等隐患却常常令患者得不偿失。
“本想图省事,在网上找医生看病,没想到遭遇了药托。”近日,太原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他的颈椎经常感觉酸疼。想到这是办公一族的常见症状,没必要为此去医院。经朋友推荐,便上网找专家诊断,在网上点击进入某在线医院, “在线医生”诊断刘先生属早期颈椎病,并向刘先生推荐了近10种药,刘先生仔细一看,发现 “在线医生”推荐的药都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 “这不是变相卖药吗?竟然把治疗类风湿的膏药都搭进来了。”和刘先生一样,很多人 “追捧”网上自诊,主要是因为去医院太麻烦, “看病难、看病贵”让他们选择了网络。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 “网上诊疗”,立即出现了上万个结果,输入 “在线医生”,又出来了若干个相关网页。随便进入一家自诊网站,输入 “睡眠质量不好”,很快出来好几种 “药方”,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和刘先生所说的情况类似, “在线医生”开出的药大都出自同一厂家。记者采访时还了解到,尽管网上自诊快捷省时,但误诊率极高。有时候对同一病症,不同的 “在线医生”竟然诊断出不同的病,开出多种不同的药方。一位经常在网上看病的年轻人于某说: “去医院看病太麻烦,挂号、候诊、缴费、检查都要排队,终于轮到自己看病了,医生往往三言两语就把患者打发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而网上求医只需敲敲键盘、动动鼠标,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网上诊断虽有参考性,但还是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看病。”太原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网上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以知名医疗单位的名义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卫生部出台的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的,只能在具有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该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从保护自身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到正规的医疗机构看病,网上求医购药要谨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