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本报曾独家报道市面上大部分洗发水均含有致癌物质二恶烷。昨天(7月14日),香港媒体再次曝光霸王洗发水含有二恶烷。业内人士表示该物质含量其实可通过生产过程降低,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二恶烷的含量标准限定,也没有要求企业对采购的原料和成品中的二恶烷进行检测,因此一切只能靠企业的“良心”。
据香港媒体报道,霸王旗下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经过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据悉,消息传出来之后,在香港上市的霸王集团(01338.HK)股票应声而下,大跌14%,午后霸王停牌。
霸王公司昨天(7月14日)回应称,香港媒体报道失实,公司所有产品均严格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之要求规范生产,经过严格质量监控并通过多项质量检验及测试程序和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查,符合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而且也符合世界包括欧盟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定的标准,产品所含的微量二恶烷远低于世界安全指引,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因此产品不会下架。
香港化妆品化学司学会会长陈创光昨天告诉本报记者,霸王二恶烷的检测含量是10ppm,从健康方面来讲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
昨日,记者在广州各大超市看到,霸王洗发水没有下架,只是鲜有人问津。
记者在广州洛溪新城百佳超市看到,霸王各款洗发水仍在架出售,像首乌黑亮洗发露等几款洗发水还打出“大打扣”的促销招牌。记者在旁边观察了足足有半个小时,鲜有顾客购买霸王各款洗发水。记者在百佳顾客服务处获悉,目前没有大规模的顾客前来退货,超市也没接到霸王公司的任何通知。
二恶烷:主要用作溶剂、乳化剂、去垢剂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液体,稍有香味,经常接触有可能致癌。
主管部门回应
国家药监局称100ppm以下不危害健康
二恶烷在化妆品行业里并不是陌生词,本报记者今年三月份曾找两家专业检验机构对市面上10种知名品牌的洗发水进行过检测,其中九种都含有该物质。霸王的追风中草药洗发水也在其中。
根据我国化妆品的相关管理规定,二恶烷属于化妆品的禁用物质,但为何在化妆品里普遍含有?二恶烷主要来自于一种叫环氧乙烷制成的表面活性剂(AES)。据悉,AES表面活性剂主要起到清洁去污和乳化的作用,在洗浴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在生产香波、浴液时,二恶烷会随原料进入到产品中。
去年三月份强生婴儿沐浴露含二恶烷事件发生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二恶烷的管理政策解释称,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的物质,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不让添加的初衷就是为了保证安全,但却又允许其存在,到底存在多少量才算叫对人体没危害呢?本报记者昨天致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她表示,目前国际上都没有对二恶烷的含量设定标准,各国通常约定俗成地认为不超过100ppm的含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药监部门正在对二恶烷做毒理性的试验,但是由于是慢毒试验,什么时候出结果仍是未知数。
行业透视
二恶烷不强制检测 一切靠“企业良心”
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作为杂质带入到化妆品的二恶烷尚无限量标准,但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却对原料有行业标准。美国化妆品行业对化妆品原料二恶烷的检测标准是不超过100ppm。而一般化妆品成品生产企业也都会对原料进行检测。
但我国对化妆品的原料监管却很松散。化妆品企业普遍没有对原料中的二恶烷含量进行检测。据悉,早在2002年就曾经有人发表论文,建议国家制定表面活性剂的二恶烷含量的行业标准和二恶烷在成品中的含量标准,但是至今没有回音。
据悉,AES表面活性剂的原料价格从10元一公斤到300多元都有。如果原料都要进行二恶烷的检测的话,其成本必然要增加。而企业采购什么样的原料,将直接在产品中体现二恶烷的含量,这时候就要看企业自己对原料的选择了。是为了最大强度的降低产品的危害,采购经过二恶烷含量检测的原料还是随便买原料,这就是考验企业良心的时候。
颜江瑛表示,作为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应该对其生产的产品负责,也应该对其采购的原料负责。企业应该为了公众利益着想而对原料进行二恶烷含量的检测。不过一些化妆品企业则表示,国家并没有要求他们对采购的原料和成品中的二恶烷进行检测,也没告诉他们含量多少是“红线”,即便做了检验也没有实际意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