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45届新特药品交易会:疫苗等领域创新获可喜成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13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专题:第45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医药网专题报道

   

  生意社7月13日讯 7月8~10日,第45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桑国卫在大会报告中表示,目前,我国新药创制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可喜成效。如:建立了基于肿瘤相关靶点的药物筛选系统;丁苯酞手性药物的开发研究——左旋丁苯酞正在进行Ⅱ期临床;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胃病疫苗,有5000余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其观察结果表明,该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率大于72.1%,对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另外,世界上第一个戊肝疫苗在今年将获得新药证书;世界上第一个乙肝治疗性疫苗Ⅰ、Ⅱ期临床已经结束,即将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创制的第一个氟喹诺酮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已于2009年上市。

   

  “我们的预期实施效果是: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新药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跨入新药研发强国的行列;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制药产业实现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跨越式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桑国卫指出。

   

  桑国卫在其报告中将我国医药创新体系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至2010年是创新转型阶段,基本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2011年至2015年是快速增长阶段,新药研发的主要技术规范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2016年至2020年为跨越发展阶段,新药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桑国卫进一步指出,新药创制应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突出自主创新的特点,突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密切把握国际药物研发新趋势,力争在若干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使新药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更具预测性,也使研发工作更有效和快捷。

   

  万钢在大会发言中强调,“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而是要依靠科技把产业的竞争力提上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把人口与健康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加速中国成为医药科技强国、医药产业大国,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健康科技发展确定了10个重点与方向,包括加强健康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支持我国健康科技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全面实施“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重大专项;加强相关的高技术研究,抢占核心关键技术等。

   

  桑国卫对药企提出了在医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医药企业应“大药做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确立新药创制的技术竞争战略。

   

  对此,桑国卫建议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眼:一是产业化战略,即发展制剂新产品,对现有的药物长效、速释、控释制剂、固定剂量复方及药物再开发;二是集中化战略,组成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进行延伸性新药研究开发;三是品牌成本领先战略,应用现代新技术对老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在线质量控制;四是优质优价战略,研发配对药物、基因和生物标记物等。

   

  此外,新特药会上还同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汇集了国内20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作报告,将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研讨会、全方位的专业对接洽谈平台以及企业形象和产品展览展示三者融为一体,促进健康科技官、产、学、研、医、资、服的多方合作。除了大会主报告外,本次论坛还特设了15个针对百姓健康息息相关、业界关注重大疾病药品安全等主题的分论坛。(驻京记者 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