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7月7日讯 美国日前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两种化学成分:一种是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种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昨日,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发函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和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据了解,上述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日常检测项目。(7月6日《新京报》)
从目前这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来看,大多数人把目光集中在国内权威部门上,普遍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尽早向社会公布,麦乐鸡的两种化学成分是否对人体有害,并组织检测。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只听到麦当劳“自证清白”。
近年来,事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论是“苏丹红”风声鹤唳,还是“强生”胆战心惊,以及PVC保鲜膜含致癌物质,总是国外相关机构发出警告信息后,国内的监督管理部门才开始行动起来。一连串的事件让人产生疑问,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为何总是来自国外。
究其原因,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制度的空缺,使国内信息安全调查总是慢半拍。在国外,要求收集信息必须准确,并要在研究单位、政府机构、粮食生产与食品加工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以便增加透明度,努力促进食品安全。同时,收集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开展交流。而在国内,不仅内部食品信息交流网络,尚未架构起来,与国外信息交流更是少得可怜。
信息披露环节过多,也使得信息公开很难做到及时、公开。从国外来讲,一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收集到可靠信息后立即发布相关警告或指令。而在国内,在监管部门收集到安全问题信息后,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然后再通过上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审批,在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利益和国内市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卫生部才发布相关的产品安全警告或提醒。
检测标准严重滞后,更让一些洋品牌在出现安全问题后,总敢表现得傲慢无礼。在很多情况下,国家质检部门不是不想向公众及时发出安全信息,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麦乐鸡所含的化学物质为例,由于目前对这种物质没有国家统一的易行的检测标准和手段,只能任麦当劳自说自话。
安全信息警告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信息交流机制如何架构,信息披露机制如何做到畅通无阻?国内安全检测标准的缺失如何尽早弥补?类似问号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早拉平拉直。(吴睿鸫)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