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管理条例》昨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在全国率先对“中医坐堂”进一步放开,此举能有效解决市民看中医难,接下来也面临着加强监管、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问题。
在便民同时,深圳如何避免重蹈10多年前全国“中医坐堂”缺乏监管之乱象?在昨日市卫生与人口计生委召开的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上,“中医坐堂”门槛是否过低、如何监管等问题成为讨论热点之一。对此,中医处处长廖利平则表示,随后将出台相关细则,进一步规定药店、医生需具备的资质。
专家:
门槛过低将致乱象丛生
9年前,中医坐堂被列为非法行医,其遭禁的主要原因就是监管存在漏洞,一些从事药品、保健品推销的人员冒充中医“坐堂”非法牟利,市场混乱。即使是2007年深圳就成为国家“中医坐堂”的试点城市,准入门槛也是比较高的。而今放低门槛,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
专家们的疑虑来自条例的第三章对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的规定。条例实施后,中医坐堂的准入门槛相对于三年前的药店试点要求大为降低。根据该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药店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零售中药饮品和中成药;有与开展诊疗工作相适应的独立诊疗室;医师应当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执业注册、从事5年以上。
这样一来,坐堂医生的准入资质一下子由主任医师以上下降为“主治医师”,专业上也并未有规定。筹建中的龙岗区中医院院长胡世平表示,2001年“中医坐堂”在全国范围被取消,主要是存在一些非专业人员冒充“中医”牟取利益,这给中医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今如何设置标准非常重要”。
条例实施前坐堂门槛高
2007年,深圳率先成为国家“中医坐堂”的试点城市时,当时的尝试颇为谨慎,准入高门槛较高。根据规定,申请中医坐诊的中药店还要符合《深圳市医疗机构“放心中药房”II期》标准,在中医药行政和分级管理、中药采购、中药管库管理、中药调剂、煎药等七个方面达标方具备资格。而同时经营中西药的药店不具备申请资格。
而当时坐堂中医的准入资质也很严格,只有中医药专业、具有大学学历、任主任医师以上者才可在中药店行医。坐堂医只能在诊治中使用中成药、中药饮片和药材,不能给病人开西药,或者采取西医治疗。同时还要能熟练掌握和使用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牵引、整脊、捏脊等中医传统疗法。
历时三年,深圳中医坐堂的试点经验已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目前已在9省市试点。由于准入门槛高,3年来,深圳仅有43家药店获准坐堂行医资格。
记者走访多家中医坐堂药店发现,药店聘请的多为内地退休的老中医,由于子女在广东省就业安家,因此随迁至此。而由于药店经营方所开的薪水相较内地而言比较诱人,因此也颇具吸引力。在罗湖区一家药店坐堂行医的王医生已经年近七旬,是西部一家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每次给人看病诊金为100元,他告诉记者,由于其儿子媳妇均在广州就业,所以自己也到广东来了。而在该药店工作的一位管理人员则告诉记者,一般聘请中医的薪水在万元左右。
细则或半年内出台
条例实施后,更多的年轻医生将出现在药店为顾客把脉。他们是否值得信任,将取决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市中医院院长杨卓欣建议,中医馆与坐堂行医要规范管理,不能过分降低门槛,要出台配套行政规章制度对医生的资质进行限制,以防范门槛降低导致的恶性竞争。“这点要借鉴香港的做法,例如需要有在深工作年限、受机构雇佣、对深圳比较熟悉环境等。”
在药店的申请资质方面,目前深圳的许多药店都同时售卖中西药,这样有无资格设置坐堂医生仍待明确。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已有坐堂行医的试点药店中,存在一些中医进行了执业注册,但是却是在外地,而并未改注至深圳的情况。对此,市中医处处长廖利平明确表示,以上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半年内相关的配套措施和细则均将出台,对坐堂行医资质进行更详细的规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