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冬虫夏草面临过度采挖 可持续开发利用成发展关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21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生意社6月21日讯 青藏高原虫草资源量与30年前相比大幅减少,部分破坏严重地区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1%~3%。

   

  产区农牧民普遍反映,采集虫草越来越难。上世纪90年代初,产区农牧民每人每天最多可采集数百根冬虫夏草,现在最多也就几十根。

   

  急剧增长的高额利润和严重缺失的产业规范使冬虫夏草资源的发展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专家呼吁尽快健全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体系,规范市场,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路。

   

  据新华社讯 2010冬虫夏草国际会议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汇聚了全球冬虫夏草主产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200多名专家学者,是首届有关冬虫夏草的国际会议,也是这一领域级别最高的学术会议。

   

  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成为会议焦点。参会专家认为,急剧增长的高额利润和严重缺失的产业规范使冬虫夏草资源的发展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专家呼吁尽快健全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体系,规范市场,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路。

   

    急剧膨胀的市场威胁虫草资源可持续开发

   

  “我们对于虫草的渴求程度远远超出了对它的了解程度。”德国病理诊断研究所教授Pargio在会上表示,过高的虫草价格导致虫草在保护、开发还处于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时,就已经面临灭顶之灾,急剧膨胀中的虫草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20年前,冬虫夏草每公斤的价格只有200元-300元,而现在即使在产地也高达13万元。据中国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巡视员章力建介绍,目前,冬虫夏草及其开发产品的年产值约在1000亿元左右。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在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研究基地进行多年观察后发现,青藏高原虫草资源量与30年前相比大幅减少,部分破坏严重地区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1%~3%。产区农牧民普遍反映,采集虫草越来越难。上世纪90年代初,产区农牧民每人每天最多可采集数百根冬虫夏草,现在最多也就几十根。

   

  虽然资源蕴藏量逐渐匮乏,但近年来受利益驱动,冬虫夏草的采集量仍在持续上升。30年前,中国冬虫夏草采集量每年仅有几吨,而目前的采集量已经达到了100-200吨。

   

  “虫草的市场价格越高,掠夺性的开采就会越严重,甚至连还未长大的小虫草都被挖出来;由于虫草资源越来越稀缺,价格又会越来越高,这种价格畸高最终导致供给与需求难以平衡,如此往复就转变成了恶性循环,当价格一直急速飙升,达到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所能承受的临界点,恶性循环的产业链就会破裂。”青海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詹红岩说。

   

  过度采挖对虫草的产地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威胁。专门从事草地环境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蔡典雄说,过量开采使得高原山地植被裸露,毒蒿草等有害植物侵占草场,进而导致高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冬虫夏草资源管理遭遇重重困难

   

  早在1999年我国就将冬虫夏草定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000年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严格管理冬虫夏草采集、销售和收购工作。但10年来,冬虫夏草资源的管理仍面临重重困难。

   

  专家认为,资源储量不清是造成管理混乱无序的首要原因。青海省草原监理站专家蔡佩云说,冬虫夏草生长环境特殊,资源调查难度大、时间长、耗费高。现行统计的数据基本是通过交易渠道获得的粗略数据,而目前交易渠道本身就非常不规范,大量的虫草都是通过私人交易,无票据可查。现在最基本的虫草资源分布情况,依然沿用着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结果,这导致采集计划不科学,合理的采集时间难确定,限采措施针对性不强。

   

  其次,虫草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是目前市场混乱、资源乱采滥挖最主要的原因。青海省虫草协会常务副会长扎西才吉说,由于过多的炒作、过高的暴利诱惑,使得虫草行业乱象丛生。据了解,目前虫草产地的交易大多是直接开展的私下交易。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

   

  生,对虫草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税收流失,不利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也迟迟未能建立。蔡佩云认为,国家目前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仅提出了宏观要求。虫草资源管理利用缺乏地方性法规的规范,使得虫草资源的保护一直没有步入法制化轨道,市场监管缺乏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春说,管理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采集证管理不够规范都是政府监管能力弱的表现。目前,虫草产区有些地方的虫草采挖仍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管理措施和办法尚不成熟。以采集证管理为例,不同地区发放的样式不统一,审批程序不严格,多头发放现象仍然存在。

   

  最后,虫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科研投入不足。由于虫草科研涉及较多领域,一直以来,研究力量分散,方向单一,主要集中在虫草的有效成分研究和人工培育,对虫草的资源状况、虫草与环境的联系以及在促进产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关于虫草资源管理、政策以及市场贸易方面的研究则更少。

   

    “可持续”成冬虫夏草资源开发关键词

   

  中国农科院草原所所长侯向阳认为,“可持续”成冬虫夏草资源开发关键词,而加强草地权属管理和利润管理是当务之急。侯向阳建议,将采挖区承包给村一级单位,由村民自己管理。他说,内蒙古近几年实行草原承包到户收效显著,使得草原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开发。农牧民会根据自家草场的承载力,确定合理的牲畜放养量。此外,要严禁外来人口从事虫草采挖,因为外来人口的采挖不仅对当地农牧民的收入造成冲击,而且不利于草原的生态保护。

   

  要对虫草的产量和价值有一个准确科学的预计,制定出合理的生产目标,这就需要对虫草资源的储量开展调查。同时,还要在农牧民中建立起正确的虫草价值观,不过分渲染虫草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对农牧民增收的意义。否则,禁采、限采制度很难执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邱建军认为,目前产生了一种所谓的虫草现象,因为短暂的虫草采挖带来的高收入,造成了大量的农牧民对虫草收入的依赖,而这批人在虫草采挖期以外基本是“无业游民”,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应该引导农牧民从仅仅从事虫草采挖,过渡到从事与虫草相关的加工业生产,在有效的资本积累基础上向其他领域拓展,从而摆脱单一的虫草经济格局。

   

  此外,专家强调应组织全国相关科研机构开展虫草资源多学科综合研究,加大调研,摸清家底。对我国虫草资源储量分布,以及虫草的市场销售方向、加工企业开展全面调查,为今后全面开发利用,打造青海虫草品牌打好基础。同时,全面探讨虫草资源的生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的基本生物学问题。大力引导和鼓励对虫草相关产品开发的研究,提高其科技含量。

   

  蔡佩云还建议,建立健全草原监测机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和虫草预警制度,为保护虫草提供科学依据,防治虫草生产区草原退化,使虫草资源利用步入可持续轨道。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