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医保新药涨价未获利?发改委研究“反暴利”认定标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19日   来源:广州日报

  生意社6月19日讯 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增了260种药品,其中30种,在进入目录前后纷纷涨价,问题出在哪?记者了解到,进入各省医保目录的药品也有类似现象。离谱的是,药厂居然大吐苦水:我们并未从涨价中获利。这笔钱被谁赚走了?

   

  与2004年版的目录相比,2009年新版医保目录增加了260个药品。据媒体报道,这其中已有30多个品种的药出现价格上涨,从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就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4天,深圳一家药业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物价局进行了调价备案,将其生产的20mg单位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价格调整为每支121元,按照物价局的文件,这个新价格就在去年11月30日起开始执行。在此之前,这个产品的价格为113元。11月30日,国家医保目录公布,20mg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名列其中。

   

  比阿柔比星早5天执行新价格的,还有一个新进全国医保目录的药品。按照辽价发(2009)111号文件,一家当地公司生产的名为榄香烯口服乳的药品,在去年11月25日提高了价格。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榄香烯口服乳进入了辽宁省医保目录。一支20ml∶200mg的榄香烯口服乳新价格为170元,而在提价前,同样规格的榄香烯口服乳价格仅为每支93.5 元。也就是说,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5天,这个即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上涨了82%。

   

    涨价之后可获得较高政府定价

   

  该报道还称:当一家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会马上填写一个表格,列明涨价原因,向当地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整的备案。涨后价格获得当地物价部门认可后,企业以此为据到各地参与药品招标。如果上涨以后的价格不被部分地区认同,有的企业会干脆放弃这几个地区的招标以维持高价。

   

  “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发改委看到的价格,就变成了企业上涨之后的高价,政府定价自然也水涨船高。”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