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三七暴涨风波调查:1300家药剂企业大部分停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5日   来源:中药材药都网

  生意社6月5日讯 “我第一次感觉,买三七像做期货一样。本来电话里说好300块一公斤,等我在路上的时候改成350元,结果到文山之后就变成了400元。”在昆明福林堂药店工作的李俊说,三七的价格上涨太过离奇,他已经没办法进货了,目前出售的都是去年的库存。

   

  文山,中国最大的三七产地,距离昆明仅300多公里,行程4个小时。按照这样的涨价速度,三七这个因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而享有“金不换”称誉的三年生草本植物,恐怕就是拿真金来换也买不起了。

   

  6月2日,在昆明菊花园药材市场,三七的批发价已从去年同期的50元/公斤涨到现在的350元/公斤,价格涨了7倍。“4月份价格最高的时候,120头的三七甚至要600元/公斤。”一位药材批发商对记者说。

   

  而“120头的三七”指的是每公斤三七大概有120个单株,头数越多单株个体越小,生长时间较短药效不明显,价格也就比较便宜。头数少的三七,价格还要高昂。

   

  一方面,市场价格高企;一方面,三七货源紧张,不少厂商都为找货争破头。但李俊认为,减产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市场大户提前囤货、批发时节借题炒作,才是三七价格暴涨的主要推手。三七价格的暴涨行情,已经惊动了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就农产品炒作问题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已派专人入滇、粤等地调查三七价格不合理上扬一事。

   

    暴涨疑云

   

  上海蔡同德堂的药品价格标签一换再换。

   

  记者从药店质量部获得的一份调价单显示,两个月内,精制三七的价格从一克0.6元涨到了1.2元,翻了一番。

   

  “中药材价格从三个月前开始大幅度上扬,涨的最厉害的是三七,其次是金银花、胖大海和川贝。”蔡同德堂质量部的殷姓医生告诉记者。

   

  “全国有1300多家三七药剂企业,大部分企业已停产或处于停产的边缘。”云南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告诉记者,除了成本飞涨之外,今年的市场供应量空前紧张,市场上的供应量连需求量的一半都不到,不少厂商是由于进不到货而停产。

   

  由于是在当地自产自销,余育启的公司并没有受到缺货的困扰。他们将今年用于生产之外的剩余三七出售时,刚放出便被抢购一空。

   

  今年云南全境大旱,当地政府曾将三七价格暴涨归因于气候造成的减产。

   

  对干旱造成的具体影响程度,文山县“七农(种植三七的农民)”张保民告诉记者,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亩栽种田地可收获160公斤三七,而旱情严重的话收成则为100公斤,减产幅度在30%左右。

   

  不过,张保民认为,相对于气候而言,土地因素对三七产量和栽种成本的影响更大。

   

  “三七是轮种药材,其中的周期是30年,也就是说种完这一轮要等到30年之后才能再种。”张保民说,现在可以种植三七的土地越来越少,自己的种植地在400公里以外的红河州,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不少。

   

  尽管有这些因素,但记者采访的所有收购厂商和药厂均表示,自然条件问题造成的减产不是三七近期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三七是三年生草本植物,干旱对幼苗的影响要等到2-3年之后才会显现,并不是影响去年上市药材价格的主要因素。”余育启表示。李俊则认为,干旱远被外界夸大,“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约只有20%左右。”

   

    大户影响

   

  在云南文山的三七药材收购行业,早在年前便传出“广东大户囤货惜售”的消息。而在大旱等题材的不断刺激之下,市场恐慌心理也终于形成。

   

  “有些老牌的外地商家和药企,利用手中充足的资金实力,很早就开始暗中收购三七,囤货待涨。”一名当地不愿透露身份的药材收购商表示,等到正常收购季到来之后,中小经销商发现,从七农那里已经收不到三七了。

   

  这名药商告诉记者,等到各地厂商纷纷求货时,大户会以高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水平大肆发布采购消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假象;待到市场恐慌预期形成之后,他们再抬高售价,狠赚一笔。

   

  如此自买自卖的循环,很快就能将三七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变得有价无市。当中小流通商和厂商的仓库里开始囤积三七时,大户已悄然在高位套现。

   

  “在4、5月的价格最高的时候,60%以上的价格成分都是大户制造的水分。”这位药商无奈地说。

   

  业内人士认为,三七属于产量规模不大的药材品种,文山州产量又占全国三七总产量的90%以上,极容易被大药企左右,一个亿的资金便可以左右这个市场。而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和市场的逐渐明晰,三七大户亦渐次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文山县关于三七产业发展的内部总结材料显示:“2009年,为使三七价格真实反映三七价值,保护七农利益,经过文山金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康美药业公司力排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投入大额资金参与经营文山三七原料,使三七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而文山三七农业合作社去年年底的一份内部材料中也写到:“由于引进广东省的上市公司康美集团联合销售文山三七,使文山三七价格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仍然一路攀升,再创历史新高,目前每公斤干三七平均价格已达190元/公斤,比最低潮时29元/公斤上涨了5.6倍,鲜三七已达56元/公斤,比最低潮时5元/公斤上涨了10.2倍。”

   

  “去年12月之前,三七的市场价格还未离奇走高时,康美药业确实通过合作社进行了超常规的收购。”文山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社长高伟信向记者证实。

   

  一位文山县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康美药业投入了2到3个亿资金用于大量收购三七。“康美至少共囤了3000吨的货,进货时市价很低,最低只有20-30元每公斤,即便是最后,价格也不到100元每公斤。”

   

  三七每年的市场需求约为7000吨,而由于霜冻、大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去年文山的三七产量存在2000吨的缺口。由此计算,仅康美一家药企即掌握了半数以上的三七资源,并掌握了三七二级市场的定价权。

   

    价格难局

   

  在市场大户的左右下,中小药材收购商和制药厂商纷纷起而维权。

   

  “我们维护的是自由市场的定价权。”云南省一家制药厂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正是中小厂商对市场价格的高度不满,联合起来反映情况,才引起国家发改委的关注。

   

  文山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社长高伟信告诉记者,中央调查组已经前来云南和广东进行调研,云南省发改委物价局也已根据指示采取加强监管和检测等措施。随着调查的进行,三七的市场价格出现回落。

   

  “国家力量进入的已太晚,挣钱的人已经赚到钱了,这样的打击意义已经不大了。” 昆明福林堂药店的李俊表示。

   

  作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产业,三七的市场开拓一直是当地政府的核心工作。记者了解到,由于对“七农”和经济的贡献颇丰,政府与康美药业这样的大企业“合作无间”。

   

  “毕竟他们采用的集中收购方式,无论对于七农、还是对于合作社来说,都是乐见其成的好事情。”高伟信说。今年2月,他带着文山县的三七种植和流通经营代表共80多人,浩浩荡荡前往位于广东省普宁市的康美药业进行考察交流。

   

  去年,一大批三七种植农户和三七流通经营户从康美收购中受益,造就了一批上百万元和上千万元的三七老板。

   

  “药业大户的集中收囤,对我们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但后市囤涨得这么厉害,也对地方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文山州政府的一位官员表示。

   

  他说,受暴利影响,更多的农户和企业会转入三七种植业,从而盲目扩大三七种植产量,这会再次形成“价贱伤农”的隐患;而另一方面,若药价管制下的制药企业收购成本上升而形成有价无市的情况,会造成市场对三七原料的弃用。

   

  作为代表大量“七农”利益的合作社,社长高伟信并不希望价格涨的太离奇:“市场价格必须要保证农户和药企都有钱赚,这样才走的长远。”

   

  在康美药业2008年年报中,记者看到,由于采购中药材量迅速增加大,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98.15%,从2007年的1.62亿元大幅减少为2008年的0.03亿元。而在2009年年报中,康美药业也披露,受益于药材价格的上涨,其药材贸易业务收入大增60%,达8.3亿元。而招商证劵、海通证劵、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机构在康美药业2010年一季报之后,也纷纷撰文指出,中药材贸易成为公司最大利润贡献来源,外购产品中收入占比74%的中药材贸易毛利率达到52.03%,同比上升31.50个百分点,三七等中药原材料价格的猛涨,成为2010年公司股价表现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