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医药>  正文

北京:试水“准公益医院” 探索“开门办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5月31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生意社5月31日讯 北京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准公益医院”的提法,直至亮相前的最后一次讨论,仍然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

   

  北京新医改方案自4月29日结束征求意见,截至本刊发稿的5月28日,仍未出台。

   

  “新医改方案约8000字,经过了40余次修改,就我而言,能做到的我都努力做到,功过任人评说。”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晓芳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说这话时,韩晓芳扬起左手,语气果决。

   

  事实上,即便这份《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正式文件能在6月份出台,留给北京“啃硬骨头”的时间也不过18个月。

   

  而这份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准公益医院”的提法,直至亮相前的最后一次讨论,仍然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

   

    “准公益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对《瞭望》新闻周刊说:“北京市公立医院不改不行,若要改,推进的步伐需谨慎,准公益医院是‘大医院’小步伐地改革的体现。”

   

  该文件提出,探索公立医院分类改革,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医院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这种对公立医院的划分,不是对医院的分类,而只是按具体医疗服务项目性质提出的三个改革方向。

   

  韩晓芳解释说,公益性是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北京居民均等提供,由政府100%投入,比如精神病诊疗、传染病诊疗、血液采供机构等;准公益性,主要是针对医院开设的特需服务、VIP病房等,要从以前的财政补助中剥离出来;经营性,则是鼓励一些公立医院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事业发展。

   

  本刊记者了解到,准公益医院,介于中央提出的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之间。而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卫生系统医改方案培训班上,曾有专家质疑:“准公益性医院难道是个十字路口,向前一步是公益,向后一步是功利?”

   

  这种“准公立医院”的身份,受到北京多家公立医院院长的青睐。

   

  北京佑安医院是一所大型传染病专科医院。院长李宁表示,政府把医院承担传染病防控的公共卫生部分,定位为公益性,但还要允许医院保留和发展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诊疗服务。

   

  在李宁看来,一家专科医院要保持“老大”的地位,所需投入颇为巨大,财政不可能全部提供,如果医院只做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将很难保证医院的收入,也会让一家大型医院失去发展的活力。“以传染病为例,慢性传染病人增多,保健需求增加,这些都是可以盈利的服务项目。”

   

  北京医改方案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北京市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准公益性”的,在财政投入不能弥补公立大医院基本运行支出的现状下,“准公益性”可能是大多数大医院的发展选择。

   

  因此,薛澜主张,北京市应尽快出台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方案,将公立医院发展的三个方向,分别给予具体的发展空间定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