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5月27日讯 2010年,中国OTC企业需要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的市场环境。面对医改新时代,中国的OTC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第6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厦门)会议期间举办的“2010年OTC营销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中国现代佛学大师济群法师、知名营销专家李从选,以及桑迪首席咨询官张继明4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而嘉宾与时俱进的理念与思维,对OTC企业做好营销或有帮助
找准战略定位,积极面对机遇与挑战
■白慧良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
在中国,人们运用中医药、植物药及保健品、太极拳等进行食疗、药疗、养生、健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1978年,中国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念和目标,并开始研究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来,中国自我药疗事业的发展便开始踏上了现代化征程。
中国OTC发展现状
中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来,先后明确了4600多种化学药和中成药为OTC药品,有近万个品种剂型规格的OTC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国已成为OTC品类比较丰富的国家;中国OTC产品营销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大量连锁药店的出现,方便了消费者购药;消费者对OTC认知程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根据2008年的调查,在中国民众中,小病自我药疗意愿人群达74.8%,用OTC产品进行积极负责任的自我药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就整个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OTC市场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潜力也很大。2009年,中国OTC市场销售额达800多亿元。根据NHC的全球OTC市场数据,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OTC市场,市场规模已达美国市场的35%~40%的水平。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OTC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适应之后,逐步走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医改已经明确提出了“全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政府增大公共卫生投入等都扩大了对医药的需求。与此同时,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全球自我药疗产业的发展经验,都为我国发展自我药疗事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其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价格较高的品牌OTC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二,政府出于对公众用药安全的考虑,对OTC品种的转化和注册审批时间较长,OTC品牌推广及商品名使用上控制较严,在一定程度上对OTC发展会有影响;其三,当前出现的OTC品牌力下降、广告减少、新品种数量下降等都说明OTC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应认真考虑,找准今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
■济群法师 南普陀寺著名佛学大师
信仰代表着人类心灵的需求,代表着我们在世间安身立命的支撑。一种健康的信仰,不仅是我们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佛学与企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佛学。我认为,这首先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必定会有自身的企业文化。而良性的企业文化是有凝聚力的,当人们对这种理念产生认同而走到一起,就会组成一个和谐清净、积极向上的团体。佛法中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能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提供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其次是个人充电的需要,这又包括3个层次:一是为了加强自身文化素养;二是为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人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无法辞职,无法转交;三是为了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企业家,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家一直是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人群。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众缘和合而成,是众多条件共同造就的。其中,有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也有我们无法把握的部分。佛教中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在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相对普通人来说,企业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但这也正是利益大众、提升自我的机遇。佛教中有句话,叫做“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来行事,无论管理多大的企业,都能从容面对。
把握营销关键点,提升销量打造品牌
■李从选 滇虹药业副总经理
总体来说,新医改将带来OTC市场的持续扩容。而且短期内对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是利好的,对第一和第二终端则利空。那么,什么样的OTC产品才能赢得终端?
产品力:品牌产品产生销量的第一保证
产品、品质、品牌,这是OTC产品的三大关键。其中,产品和品质是根本。没有品质保证和对消费者的诚信承诺,一个OTC产品的其他营销策略再好,最终也是无济于事。
因此,无论是医药工业、商业还是零售,都要关注这个问题。毕竟“天道酬勤,商道酬信”。
品牌力:抢占广告媒体资源、稀缺资源打造品牌
通过网络搜索、广告传播,通过过往用药经验或朋友介绍,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部分药物。而影响自主选择的最关键要素就是品牌。
没有好的产品,在OTC市场上很难有所作为。而OTC竞争发展到最后,一定是品牌的竞争。只有树立起强大的品牌,才能让消费者自主购买,才能倒逼终端和渠道经销你的产品。这就是品牌力。
当然,品牌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强大的市场策划能力和广告企划能力。
铺货率:将铺货进行到底
OTC营销,铺货率是上量的前提。
而铺货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品牌产品的毛利由于终端价格战而一路走低,甚至终端价格倒挂;二是连锁终端主推高毛利产品;三是渠道选择性经销;四是品牌厂家终端工作不力。
执行力:提升终端、渠道的推力
渠道愿不愿经销或者重视一个产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规模;二是价差体系;三是客情关系;四是销售服务。
新思维下的媒体公关,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张继明 桑迪首席咨询官
成本高、风险大、难以控制,对不少企业来说,大众广告已经越来越形同鸡肋。与此相对的是,作为小投入、大产出的新闻公关传播,近年来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捧!
价格更低,收益更高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氛围下,要想形成足够的广告影响力,所需的物质投入是巨大的。由于庞大的广告费用支出,导致企业资金链流通不畅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
新闻公关则往往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如果运用得当,还可以产生三方共赢的效果:媒体产出了有价值的文章,读者获得了有益的信息,企业经媒体报道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借力传播,提升品牌专家形象
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如果将产品信息巧妙地融入到软新闻当中,则有助于消解消费者的排斥心理。
2005年,广药集团“潘高寿”这一百年老字号借助“野狼行动”成功走出岭南,窜红全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借助新闻传播:巧妙地借助媒体引出的“三分之一止咳药涉毒”的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引出企业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一定意义上消解了消费者对广告的排斥心理,借话题之势使潘高寿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事件行销,概念引导消费潮流
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新闻传播的造势功能可以将消费者持续暴露在同一品牌的影响之下,最终必然会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形成相对巩固的品牌形象。
东药集团在进行品牌营销推广时,以“珍珠行动”为口号,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传播策略,从上市初期的热点新闻炒作,到中期的事件行销以及合理的媒体报道,再到后期辅以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活动,“珍稀渭”产品的知名度及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迅速成为辽宁胃药市场销售的前三甲。
融合多方资源,传播核心优势
新闻公关传播形式多样,可调用的资源丰富。报纸、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都可以收归己用。
曾经在央视热播、创下了全国收视率之最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的历史为蓝本创作的。红遍大江南北的剧集自然也为这家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老铺再次擦亮了招牌。
以新闻的视角,报道企业和品牌,跳出了广告的俗套,因而使新闻公关常常在营销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当中,将传统的品牌信息寓于新闻传播的具体形式当中,依据周期制定造势计划,必将成为最终谋定市场的不二法则。(黄迪 整理)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