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分析与发展研究
医药行业由于其高收益、高科技特征,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上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备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独特的板块。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中药行业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将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用。目前中药行业上市公司正以绩优、前途广阔、成长良好的形象出现在证券市场。 截止98年底,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已达13家,在这些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国家重点企业,部分公司在整个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对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及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分析,从中探讨中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1.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1.1中药产业行业背景
中药产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发展迅速,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九十年代后,取得了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分别为15.5%和17.4%[1]的持续、高速增长,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品销售利润率增加,中药工业已成为国内赢利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等41个工业行业相比,8项指标中有7项指标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工业而位具第二。目前中药产品主要是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中药产品出口量较少,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中药国际市场的空间十分狭小,但近年来随着欧美国家回归自然浪潮的兴起,国际植物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示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1998年,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确定了"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更广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在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双重配合下,中药的国际市场具有强劲的潜力。
1.2中药行业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状况分析
中药制药上市公司1998年主要数据表
公司名称 | 总资产(万元) | 总资产增长率 | 净利润 | 资产负债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主营收入增长率 | 股东权益增长率 |
太极集团 | 160621.04 | 43.59 | 11885.78 | 51.8 | 16.46 | 67.27 | 11.18 |
通化东宝 | 117871.52 | 34.71 | 9261.15 | 21.19 | 10.26 | 6.58 | 11.43 |
同仁堂 | 110209.65 | 9.3 | 12268.76 | 38.52 | 18.11 | 13.38 | 10.2 |
通化金马 | 92340 | 18.64 | 8331.04 | 25.33 | 12.48 | 12.41 | 14.26 |
吉林敖东 | 84827.5 | 52.02 | 8981.92 | 25.04 | 15.3 | 11.38 | 76.83 |
浙江震元 | 55233 | -1.35 | 2161.77 | 52.01 | 11.52 | 24.04 | 3.71 |
桐君阁 | 48081.23 | 9.5 | 2592.1 | 66.3 | 16 | 5.85 | 19.01 |
东阿阿胶 | 46273.96 | 34.93 | 3784.44 | 20.71 | 10.32 | 18.11 | 65.51 |
古汉集团 | 40434.69 | 8.36 | 2786.54 | 33.53 | 10.36 | 48.11 | 11.57 |
云南白药 | 35199.48 | 11.59 | 3039.89 | 20.51 | 12.12 | 29.31 | 14.26 |
青海三普 | 34031 | -0.65 | -287 | -1.27 | 14.66 | -33.83 | |
天目药业 | 32301 | 9.24 | 2258.99 | 32.95 | 10.26 | 36.96 | 4.97 |
华神科技 | 31232.07 | 30.67 | 3383.92 | 29.4 | 16.11 | 0.67 | 14.92 |
从1998年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资产为6.84亿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16%,主营收入增长率为22。62%,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普遍恶化的局势下,能取得如此成绩已实属不易,充分显示了中药行业巨大发展潜力。从统计数据表明,相对化学制药而言,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远远小于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平均14。74亿的总资产,但总体平均规模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排前两位的太极集团、通化东宝的总资产增长较快,总资产增长率分别达43.59%、34.71%,大型中药集团规模的迅速增长表明中药行业的市场正呈现日趋集中的良好态势。从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13家中药上市公司中有12家公司的收益率达10%以上,最高的同仁堂集团竟高达18.11%,平均12.16%的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同期的化学制药平均5.33%的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投资报酬率,是上市公司的综合性最强、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指标,由此可见,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总体经营状况良好、赢利能力较强的态势。
太极集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的重点发展的十大中药企业之一,近年来通过发展拳头产品迅速壮大,连续两年总资产增长率达99.48%、43.59%,98年底截止拥有总资产16.06亿元。公司的拳头产品"太极通天液"通过美国FDA认证,是我国首批获准进入美国市场的五个品种之一;"急支糖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过五亿元。集团在自身良好的经营管理基础上运用上市公司资源实行资本运营,98年5月,太极集团斥资1亿元收购桐君阁全部国家股,成为桐君阁的绝对控股公司,此收购使其成为国内中成药上市公司总资产、主营收入、利润总额的三料冠军。
同仁堂作为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公司在继承中药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施创新,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包括"益肾炔毒胶囊、愈风宁心滴丸、肾炎颗粒",其中"肾炎颗粒"被列入国家新药基金管理项目,一类新药"塞隆风湿酒"已正式批量上市,良好的品种使得同仁堂具备良好的赢利能力,98年利润达1.227亿,净资产收益率达18.11%。公司积极进行GMP认证,多数厂房设施达到GMP标准,97年通过澳大利亚卫生部药品管理局GMP认证。公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中药企业上市优势分析
上市公司是构成资本市场的主体之一,与资本市场的几大功能密切相关,包括转制、直接融资、合理配置资源等,而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国企改革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对企业而言,股票上市既有利益,同时也意味着压力的增加,从企业控制权来看,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也不一定倾向于自己的企业上市,从长远来看,上市后的中药企业将拥有众多丰富的资本市场资源,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及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因此,有条件的中药企业应积极申请上市。
2.1上市中药企业的优势
(1)直接融资,拥有多种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能源,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资金。直接融资是上市公司最直接的需要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的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资渠道不通畅,国企历史包袱重,负债比例高,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成为大多数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不计成本的融资方式使得相当多的企业债务重,因此,中药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成为其筹集资金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除了配股,在增发新股、发行债券以及其它金融创新方面,上市公司都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已有13家,净资产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社会公众的资金,由此可见,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对中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重要作用。
(2)信息披露与公众监督
上市公司最明显的特点是有社会公众股东的参与,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及时、有效准确的对公司信息进行披露,由于有社会公众股东的参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了根本的转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的运作更加透明,企业的经营也受到舆论的监督,接受公众的监督。此外,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宣传的极好途径,中药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对消费者而言,在同类品种中将优先选择产品的品牌,这涉及到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战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将能完成企业品牌战略的要求。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所拥有的这些资源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转制的需要
我国经济改革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转换企业的经营体制,也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界定问题。企业没有投融资的自主权,只能通过层层政府的审批来获得投融资空间,这是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经营机制不完善的根源所在。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赋予企业的投融资自主权。
由于产权的原因,国内企业过去一直不能作为完整独立的法人主体在市场运作,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国企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会有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企业在上市后由于有社会公众股东的参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了根本的转变,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有关部门对股份公司的影响必须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贯彻。这些都利于上市公司法人地位的独立和完整,保障企业自身利益。
(4)拥有资本市场的配套资源
上市公司的很重要的优势在于资本运作较为方便。现代企业仅凭自身良好的经营是难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必须在内部有效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资本运营,上市公司由于融资渠道宽、实力雄厚、良好的资信使其在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对上市公司进行政策倾斜,实行优惠政策。此外,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更为容易得到证券中介机构的服务,各种中介机构积极主动的服务将使得有关的资本运作的行为更为规范和高效。
(5)政策优惠与政府支持
近年来政府积极实行金融改革,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通过上市公司的成立,从而建立起一套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的典范。因此,政府对上市公司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在一系列的政策上给予优惠。如绝大多的上市公司的所得税都为15%,而一般公司的为33%。此外,上市公司在遇到困难时,政府也倾力支持,主要是由于社会公众股东的参与,使政府顾虑社会稳定以及社会舆论而积极帮助上市公司。
2.2对中药产业的好处:改变市场结构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是经济技术实力强大的国家和企业,大企业、跨国公司在一国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正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纵观我国的中药产业,在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产业内部却存在着许多制约产业良性发展的问题:由于单纯注重总量的扩张,积累了大量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内企业众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向分散恶化,极低的产业集中度导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极低的技术水平导致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众多低水平的产品又进一步恶化本以十分分散的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小,投融资体制的弊端是很重要的因素,企业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大大超过企业内部资金自我积累的规模,而仅靠银行贷款是难以发展壮大起来,因此,企业必须通过资本市场来筹措大量的资金,上市公司在此方面拥有优势。目前这种中药产业企业规模过小,市场过于分散的状况需要上市公司作为开路先锋,
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在行业内通过兼并收购进行资产重组,在中药行业内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以改善中药产业过于分散的市场结构,建立起一套现代的企业制度经营运作机制,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奖励机制、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目前一些中药上市公相继实施的资产重组即是很好的范例。太极集团控股桐君阁,云南白药控股大理制药厂、文山制药厂、丽江药业公司,三九集团兼并了长沙、宁波、无锡等地医药公司。
3.中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3.1加入WTO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正日益加快,预计将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主要在知识产权和关税,由于我国化学制药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仿制的,因此,我国医药产业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专利法和行政保护的进一步加强,使得我国药品以仿制为创新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医药产业将不得不结束仿制的历史,实施从仿制向创制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综合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形成缓慢,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这一重大战略性转变的要求,我国化学制药工业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为战略调整作准备。在我国医药工业所处的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策略上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工业发展之路,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因素,很自然地将中药产业推至竞争主战场,中药产业将不得不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用。与此同时,全球医药产业越来越重视天然药物的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天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地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我国中药产业应利用化学制药工业在实施由仿制向创制的战略性转变所出现的空白为切入点,适时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在固守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的、超前的组织策划向海外进军,不适时机地将中药推向世界,综上所述,整个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发展的良机。然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加入WTO即意味着我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为后盾,利用我国在中药方面的人才和信息,绕过在中药研究开发方面的技术壁垒,将研究开发本地化,并将研发产品直接在我国销售,抢占我国的中药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中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风雨欲来,我国的中药企业应如何应战?
3.2企业购并重组将成为新的焦点
近年来,国际上大型制药公司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持续发展保持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以维持竞争优势,纷纷进行兼并收购实施资产重组,国际医药产业掀起大规模的购并浪潮,如汽巴嘉基与山道士合并为"诺华"、葛兰素收购威尔康,说明世界医药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近年来,天然药物市场成为国际医药产业重要的竞争领域,许多巨型医药企业(如默克、诺华、辉瑞)等纷纷兼并中小植物药厂。目前,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各种形式的同行业兼并联合,允许和鼓励医药企业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企业集团。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我国医药产业内也出现兼并重组的趋势。华北制药与太原制药合并,上海医药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销售公司合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销售公司。同时在中药行业内也在掀起购并重组的浪潮,前述的太极集团、云南白药和三九集团实行的资产重组即是中药行业在这方面的例子。以上表明,我国中药企业在向追求规模效益的方向发展,中药企业的兼并重组还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随着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中药企业的并购趋势将加快,中药行业将成为国内资产重组面最广、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
3.3实施品牌战略
目前我国将实行非处方药(OTC)制度,由于中成药的特殊性,很大部分中成药将列入OTC范畴,患者可直接在药房、药店购买OTC的中药。由于中成药多为复方,不同配方之间疗效的差异很大,且中成药缺乏严格的科学质量评价规范,因此,患者在众多同类中药产品中进行选择时,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品牌。由此可见,品牌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标识,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将来中药企业的市场成功尤其是在未来的OTC市场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牌的建立,由此可见,品牌对于中药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从中药上市公司的发展集中体现此点,既有百年的老字号企业如同仁堂、云南白药和桐君阁等,也有近年来新创立品牌的企业如太极集团、东阿阿胶、吉林敖东和通化东宝等。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云南白药甚至在97年出资收购生产同类产品的其它企业,以保证其成为白药这一百年名药的唯一生产者。
3.4技术创新将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源
中药产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发展迅速,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九十年代后,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分别为15.5%和17.4%,在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中药产业内部却存在着许多制约产业良性发展的问题:由于单纯注重总量的扩张,积累了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市场结构不是向集中转化,而是向分散恶化,极低的产业集中度导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经济总量的扩张不是构建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基础上,而是构建在原有技术和原有产品的重复建设上,造成产业技术壁垒低下,导致投资主体多元化而引发的经营的多元化和极度不平衡,在此情况下,中药产业市场竞争行为极为不合理,技术进步和创新并非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单纯营销、价格竞争战、回扣等低层次竞争手段成为中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企业运用新药开发等产品策略的能力却较弱。由此可见,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式是以大量投入传统经济要素为基础的单纯谋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型,而不是以挖掘潜在资源、谋求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产业发展最终动力源的内涵型发展方式。从上述分析可知,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中药产业已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而应该更多的转向通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挖掘潜在资源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综合技术水平将成为中药企业能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致为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技术创新深层次的植入产业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全新的经济源泉和动力,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中药企业应不断实施技术创新,推进中药的现代化进程,并以此为契机加速中药的国际化进程。
2002.03.29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