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陕西石泉3月3日电 题:见证乡村邮递之变:从“电报”到“网购”
作者 阿琳娜 冽玮
对于当邮递员22年的赵明翠而言,乡村邮递的变化,自每日陪伴她的邮包即可见一斑。
曾几何时,承担着“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使者被誉为“鸿雁”。“绿色”也俨然成为中国邮政的标志色,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一直以来是活跃在内地城乡街巷间的一道特殊风景。
而随着现代通讯手段日益多样,书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内地邮政农村投递路线9.4万条,比上年末减少5949条;农村投递路线长度(单程)363.3万公里,比上年末减少5.8万公里。
陕西省南部的石泉县,地处秦岭山区,全县16个邮递员中,11个是乡邮员,40岁的赵明翠是当地唯一的女乡村邮递员,负责该县14个村的邮递工作,邮路逾90公里,山路陡峭、村民居住分散,且中途需要渡江。
一大早,在石泉县邮局,记者见到已整装待发的赵明翠,100多公斤重的摩托车、头盔、护腿、手套、运动鞋,沉重的邮包……身高不足1.6米的她,几乎被这些披挂“淹没”。
彼时,27岁的韩荣松,正在整理各色各样的旧塑料袋,这些东西是他递送邮件时的必备物品。“山里的天气阴晴不定,遇上雨天,这些东西用处就大了。”为防止雨水淋湿报纸和邮件,他要用这些塑料袋将它们严严实实装起来。
“刚干上乡邮员时,交通不便,信件常有迟误,碰上大雪封山,加急电报亦徒呼奈何。”随着电话与网络的普及,“电报已绝迹,书信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包裹与网购商品”,乡村邮递员所担负的职责也在不断延伸。她说,作为乡村邮递员,对这些变化深有感触。
熟悉的山路上,编织过她美好的梦想。
赵明翠告诉中新社记者,22年来,她的交通工具几经升级,从最早的徒步递送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和小木船,“每一次提升,都意味着乡邮路在不断‘缩短’,不仅投递时间减少,村民能够更快收到邮件,村民与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便利。”
即便如此,赵明翠负责投递的乡邮区域内,仍有一个村至今没有移动电话信号;部分村民住处偏远,摩托车无法骑行,只能步行上山。
22年,赵明翠骑坏2辆自行车、1辆摩托车,磨破的鞋子无以计数,收入从刚开始的每月人民币70元涨至现在的1000多元。
常年行走在大山中,邮路长,环境差,收入较低……前来应聘的年轻人或望而却步,或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动离职。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荣松的选择显得“另类”。
秦岭深处,山高林密,韩荣松的摩托车穿梭于山间小道,不时卷起阵阵烟尘,车的后座上是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邮包。
“除了采药的山客,难得见到个把人影。”他说,实在困顿了,就吼上几句当地花鼓戏。
除正常投递业务外,乡邮员往往还扮演着“采购员”角色,帮忙存取款,交电话费,买种子、农药、药品等。韩荣松会把村民托办的事记在本子上,分门别类,逐一办理。他向记者透露,留守家中的年轻媳妇大多喜欢网购,时装和化妆品最受青睐。(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