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车使用浪费严重。与公车使用中浪费现象严重相伴的是,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在“三公经费”中占大头。
公车浪费严重,是公众年年议论的话题,早已为社会舆论所诟病。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众再一次强烈关注公车浪费的严重问题,是题中应有之义,理应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决措施治理公车浪费。
国家发改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浪费是不可治愈的病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治理公车浪费,应该说不缺办法。公车浪费的突出表现是公车使用超编,“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甚至配了两台专车。”其实,针对公车超编,早在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这些规定之所以成了一张“废纸”,是因为缺乏执行规定的决心。
公车浪费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公车私用。人们看到,一些公车成为接送孩子上学,外出旅游及办各类私事的私车,几近成为普遍现象。其实治理公车私用也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敢于引进公众监督。香港的公务用车有统一号牌标志,澳门的公车则在车辆前后喷涂了所属单位名称,一目了然、便于公众监督。这些现成的便于公众监督办法,为何不用?还是缺乏“决心”二字。至于一些官员公车私用被群众举报后,只是批评了之,下不为例了之,则更是对公车私用的放任自流。
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通过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手段解决公务用车所需,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公众希望将公车改革的成功经验抓紧推而广之。然而这些好的经验,至今没有通过顶层设计,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推广。究其原因,无疑还是缺乏治理公车浪费的决心。
治理公车浪费,涉及到政府官员的切身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官员理应以大局为重,站在公车浪费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的高度,下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治理公车浪费,积极推动公车改革的实施。治理公车浪费不缺办法只缺决心!(作者系《巢湖日报》编辑 杨金溪)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