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玲娥阿婆和老伴郑朽年在做棉拖鞋 左妍 摄
天气阴沉的午后,77岁的忻玲娥阿婆坐在封窗的阳台里,借着并不透亮的自然光,一针一线缝着拖鞋;80岁的老伴郑朽年陪同一旁,耐心拆着一件旧毛衣。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在这对老夫妻家中重复上演。2年多来,忻阿婆手工制作了近500双棉拖鞋,全部送给社区和周边的老人。昨天,这则讲述忻阿婆善举的微博感动了不少上海市民,“忻阿婆不仅手艺好,心肠更好!”
拖鞋送给盲人孤老
昨天,记者来到忻阿婆位于杨浦区延吉七村的家中,说起忻阿婆的“工作室”,其实只是阳台一角:老式缝纫机当工作台,一摞崭新的鞋底、一筐卷得整整齐齐的毛线团、几大包用于填充的腈纶棉,不大的空间填得满满当当。“快过年了,还有几双缝好送走,就差不多要开春了。”忻阿婆一边对记者说着,一边麻利地穿针引线。
忻阿婆以前是纺织女工,退休后,以编织缝纫为乐趣的她总是在家织点毛衣、拖鞋,给家里人穿。孙辈们陆续长大成人,忻阿婆的手工活也逐渐没了“用武之地”。前些年,一个微凉的秋日午后,忻阿婆看到小区里一名盲人孤老的脚上穿着一双塑料凉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连忙上楼翻出一双自己做的拖鞋,送到老人的手中。盲人虽不能视,但一遍遍摸着忻阿婆送的“温暖牌”拖鞋,不禁感慨,“这鞋,摸着就很柔软,很舒服……”
从此之后,忻阿婆萌生了织拖鞋免费赠送社区老人的念头,在老伴的支持下,2年来她陆续制作了近500双拖鞋,全部送了出去。
只送不卖先给老人
起初,忻阿婆只在自己楼里赠送拖鞋,对象是老人,后来才慢慢变成全小区赠送。时间长了,经常有其他小区的老人慕名前来,问她讨要一双过冬的棉拖。只要别人开口,她都大方赠予,也从来不做记录,“送掉几双是几双”。忻阿婆制作的“温暖牌”拖鞋质量好,甚至有不少年轻人向她购买,还帮她定好了“行情”——大码35元,小码30元。不过,忻阿婆拒绝了买卖的请求,“只送不卖,优先给老人。”
算算做拖鞋的时间,忻阿婆说,如果不被其他事打岔,一般两天能做好一双。今年冬天特别冷,她加班加点已经连着做了200双。“邻居叫我打麻将,我觉得太浪费时间,还是做拖鞋好。”忻阿婆的老伴也特别支持她,搬材料、拆毛衣、卷毛线,样样能做,俨然成了一名“小工”。
不久前,忻阿婆还把赶制出来的80双棉拖鞋送到了延吉七村居委会,居委会干部很快就将拖鞋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看着自己做的拖鞋在社区里成了抢手货,忻阿婆十分欣慰,“人家欢喜,我也高兴。”
乐于奉献不计回报
忻阿婆说,以前她和老伴每周都要去城隍庙买鞋底,1元1双,每次拎50双回来,有时天气不好,就在家附近买鞋底,但要1.5元1双。这些钱掏出去,她和老伴从来没计较过。可这样一位对人“大方”的老人,自己脚上还穿着破损的拖鞋,脚趾头都露在外面。
“自己穿旧的,给别人新的。”忻阿婆乐呵呵地说,她编织用的毛线,大多是家里小辈不穿的毛衣,洗干净了拆掉;垫在鞋帮和鞋底的棉花,则是从废旧的沙发里扯来的。前天晚上,她和老伴外出散步,看到别人丢了一个旧沙发,值钱的皮面已被撕走,但内里的棉花看着还很新。老夫妻俩立即动手,在寒冷的夜晚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拎回家2大袋棉花。
如今,忻阿婆的手指因长期劳作而关节肿大凸出,她也时常被针刺穿皮肉,鲜血直流。儿女心疼她这番付出没有回报,劝她“歇业”,可忻阿婆却说,“老天已经给了我们老夫妻健康的身体,这何尝不是最好的回报呢?”(记者 左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