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人物>  正文

专家曝地方拖延偏方:突发事件热回应冷调查成套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0/2013 11:4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视点:危机处置,“迅速表态”之后面面观

  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

  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多数地方选择“迅速表态”,然而这“迅速”的后面是否真的出于“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事件突发:“热回应、冷调查”成套路

  近期,一些地方对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及时回应、快速查处的举措赢得群众肯定。“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艳照门”主角雷政富等一批问题官员在跟踪爆料下遭到调查,其中,雷政富从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和立案调查,前后仅用了63小时。

  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还为澄清突发事件真相起到推动作用。“兰州市长袁占亭戴名表”事件,甘肃省纪委调查证实:“网络所传缺乏有效证据”,网络热炒随后平息。

  然而,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件调查结果难觅踪影。

  部分“虎头蛇尾”的热点事件处置,一般有三种套路:

  ——“第一时间”回应,事件真相却“雾里看花”。“塑化剂”“毒胶囊”引发极大关注,然而时至今日,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国家标准仍未出台,保障消费者安全依旧靠企业自律。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毒胶囊”,污染链到底有多长,流向了哪里,事件真相的调查也远未水落石出。

  ——号称“严肃查处”,调查结果却迟迟未见公布。山西长治发生的苯胺泄漏事故已经过去半月,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波及3个省,污染损害至今没有确切评估,相关责任人的调查也没结果。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给情妇写离婚承诺书被相关部门调查,一个半月后,结果仍未公布。

  ——处置罔顾民意,事后道歉“一笔勾销”。未经遇难者家属签字同意,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事故中的46名遇难者遗体就被火化。事后,当地政府“诚恳道歉”,县民政局及殡仪馆“书面检查”,责任追究还未启动。“速生鸡”事件,肯德基一份“道歉”能将监管部门职责缺位一笔勾销?

  “‘拖延’被一些地方认定是应对热点事件的有效‘偏方’。”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负面事件成为舆论热点后,调查取证需要时间,但能否真诚作出“解释说明”,考验的是一些部门的公信力。

  有头无尾:拷问干部的执政情怀

  专家认为,应对热点事件是一面镜子。干部有没有执政为民的情怀,是不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民意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初衷和态度。

  “事件发生后,公众最想知道真相、谁对事件负责、下一步如何改进工作。但是一些地方这三个环节都做不到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钟开斌说,有的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很快回应,表态很好,却迟迟没有下文,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真想解决问题,还是纯粹为避免问责、保“乌纱帽”?

  同样是“表叔”,陕西杨达才很快被查处,而有些地方却岿然不动;同样是校园惨案,福建南平、山东潍坊等地能迅速处置,及时向外界发布调查进展,而河南光山却封锁消息,官员集体失声;同样是泄露,杭州苯酚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知晓公众,提醒事态进展情况,而山西长治则长时间瞒报,酿成波及三省的污染事件……

  个别地方突发事件应对“重事中处置、轻事后反思”,往往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动用公共资源进行应急处置;在事件善后阶段,随着社会关注度下降,“冷处理”成为一些部门的首选。

  危机面前,如何处置,考验的是人民群众在执政党干部心中分量有多重。“无视民意、封锁消息、封闭运作,是危机发生后对公众的‘二次伤害’。”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

  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求干部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

  “如何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是很多部门工作人员应该补上的一课。”代红说,是迅速站出来与公众坦诚沟通,还是在舆论质疑声中被迫道歉,说些“高度重视、亲自处理、情绪稳定”之类的官话、套话,反映了干部的群众观念。

  责任追究:让敷衍塞责者付出代价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对热点事件的调查,无论进展到什么程度、结果如何,都应该通过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发布。不及时查处和回应民众质疑,就是“欠公众一个回复”,不利于社会监督,也不符合“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原则。

  “后续调查结果难以出炉,关键是问责处理机制未发挥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说,相关部门的调查没有进入问责程序,或以道歉代替问责,或一般性调查草草了事,调查结果难以服众。

  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建立由第三方参与的调查机制十分必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调查机制,避免自说自话,自查自纠。”钟开斌认为,事件调查组应吸纳媒体、人大代表、死伤者家属等多方参与,毕竟“由第三方参与的事件真相调查,结论才会更令人信服。”

  对久拖未决的事件处理要加大问责追究。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认为,热点事件责任追究的沟通协调机制仍须完善。“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建议多部门启动专门程序‘全程紧盯’,只有对敷衍塞责的相关人员行政问责,才能起到惩戒警示作用。”

  此外,对于一些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专家建议,司法机关介入后续的侦查、调查,对事件当事人和相关拖延塞责的人员追究法律责任。

  事实上,每一次应对热点事件既是一次严重冲击和重大考验,也是一次改革创新的契机。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些推动改革的“机会之窗”,亡羊补牢,才能真正从突发事件中汲取教训。(记者王海鹰、傅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