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需求,应如何满足(深阅读)
学校体育设施应该如何开放?能否实现双赢?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和清华大学体育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专家。
设施开放之困凸显群众体育场馆的匮乏
专家认为,高校体育设施开放的争论,折射出我国体育设施极度匮乏的事实。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万人的运动场地数只有65.8个,而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都在200个以上。同时,我国体育设施的质量也不够好,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等条件较好的体育场馆只占全部场地数量的1%。此外,我国体育场地大多属于教育系统,大约占总量的65.6%,其中对外开放的为29.2%。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黄亚玲教授介绍,“体育设施使用的供需矛盾,主要由于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较前几年高,而社区、社会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要。”黄亚玲认为,“学校和社会不是矛盾的,在国外,很多学校就建在社区,很多大学也对社会开放,大学应该承担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需求。”
但是,大学的体育社区资源就充足吗?答案是否定的。黄亚玲与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都谈到,由于扩招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资源极其紧张,许多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一些国家把群众体育作为公共福利事业发展
国外如何满足公众的锻炼需求?
在群众体育开展较好的德国,修建体育场馆,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将群众体育作为公共福利事业来发展。刘波介绍,在德国,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竞技体育;联邦州层面的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学校体育;地区和市一级的体育部门只负责群众体育,主要是场馆建设和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开展“黄金计划”,政府各联邦州投入100多亿马克,专门用于修建场馆,并全部免费交给各俱乐部和学校共同使用。白天供中小学上课使用,晚上与节假日供俱乐部使用。俱乐部的使用分为商业与免费两种,德国很多人会加入各种体育俱乐部,只要缴纳很少的会费就可以到政府修建的体育场馆运动。
“这就要求体育场馆的修建不能以赚更多钱为目的,而是应该政府出资,将群众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发展。”刘波说。
充分利用好现有场馆是当务之急
如果说政府投资修建更多的体育场馆是一项长远之计,那么,缓解当下的体育设施供需矛盾,充分利用现有大型场馆、化解学校开放设施过程中师生与社会公众的对立,则是当务之急。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为一些大型赛事修建的体育场馆与群众体育运动关联不够。有体育爱好者表示,“有些场馆主要用于大型展览、演唱会,承办大型赛事。这些场馆与我很遥远,并不是提供给日常健身用的,没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黄亚玲说,“目前的大型场馆对社会贡献特别有限,要么改作他用,要么没有完全开放,应该改变这种现状,要使大型场馆为民所用。”
专家们认为,校内体育设施开放过程中,学校治安方面的顾虑和压力,以及设施被破坏后的修缮由谁负责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同时,还有专家建议,应建设体育设施的“身边工程”,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强制要求配备条件较好的体育设施场地。(记者 赵婀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