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天空“灰蒙蒙”,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不少市民外出时都戴上了口罩 见习记者 陈梦泽 摄
今天上午10时,上海空气质量指数AQI又超过150,再次达到中度污染。而从12日以来遍及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严重雾霾,更捧红了“爆表”一词。什么叫“爆表”?为什么包括申城在内很多地方的空气质量指数数值与百姓体感有较大差异?记者向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请教,为读者解疑。
“爆表”爆的是新指数
“爆表”,究竟爆的是什么表?其实,“爆表”是网友对空气质量指数(AQI)超标的戏称。AQ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因为这是今年1月1日起,全国74个城市才刚刚开始正式发布的,其中参与评价的污染物包含了大家最为关注的PM2.5。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25个城市则先走一步,于去年11月16日开始同步试点发布AQI。在这之前,全国各城市发布的都是空气污染指数,即API。
与原有的API相比,AQI在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参与评价的污染物和发布的频次上都有了很大的区别。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每小时发布一次;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NO2和PM10等三项,每天发布一次。因此,AQI采用的标准更严、污染物指标更多、发布频次更高,其评价结果也将更加接近公众的真实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环保部发布的“空气污染最严重前十城市”,是以老标准即API来排名的,即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不包括此次大范围雾霾的最大元凶——PM2.5。
AQI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那么,AQI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简言之,AQI就是各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中的最大值,而空气质量分指数则是由污染物浓度限值折算出来的。例如PM2.5日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对应的分指数为50,75微克/立方米(就是通常所说的限值),折算分指数为100,而500微克/立方米对应的值是500。而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折算成的空气质量分指数最高只到500。也就是说,一旦PM2.5的日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AQI随即达到500,无论浓度再怎么高,AQI也还是500。因此,PM2.5日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就“爆表”。
参考PM2.5日均浓度值
上周六,许多上海市民感觉有点“吃药”,在重污染天里还到户外游玩,公园里游人如织。不少市民反映,出门时还注意过电视台发布的AQI指数,并不是很高,也就在100左右,只是轻度污染。其实,当天上午,PM2.5的小时浓度已经超过150微克/立方米,到中午前后更是达到223微克/立方米,超过限值3倍之多。那为什么当天白天AQI显示的一直是轻度污染,而不是重度污染呢?
那是因为基于24小时平均浓度计算的AQI相对于空气质量的小时变化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来说,AQI参考的污染物指标中,取的是PM2.5的日均浓度值,即24小时平均下来的浓度值。由于11日的空气质量较好,为良,12日的PM2.5日均浓度经“中和”后,还只是轻度污染,但整个AQI数值线呈现斜斜上升的趋势,直到晚上10时才开始是“重度污染”。
反之亦然。周日凌晨的一场及时雨“立竿见影”,PM2.5小时浓度迅速下降,至上午9时已经降低为39.8微克/立方米,几乎已经达到35的“优秀”线。但此时的AQI指数却还有204,仍显示为“重度污染”,其实这时脏空气已经散尽,应该及时开窗通风。
尽快启动AQI信息预报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预测,本市今天起面临新一轮雾霾,主要是因为气象条件静稳,风力较小,不利于扩散,污染过程至少要持续到16日。如果冷空气能“爽气”地入境,空气质量将迅速转好;若遭遇抵抗后“拖泥带水”,污染过程可能还要更长。
另外,很多市民抱怨相关部门事先未发出预警。确实,在API时期一直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在AQI时期暂时消失了。环保部门解释,由于空气质量新标准从颁布到实施的时间要求较紧,由于同时涉及到6项污染物,其污染成因、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加上现有监测数据尚未覆盖完整年度的气象条件,因此近阶段尚不具备发布AQI预报的技术能力。目前,环保部门正在会同气象部门共同开展AQI预报技术研究,待积累一定数据和经验后,再为公众提供AQI预报服务。(记者 郭剑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