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灯逐盏熄灭,人们开始渐入梦乡,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龙王庙公交一公司大院内,却是灯火通明,停放在院内的200多辆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地发出轰鸣声。暖车工们开工了。
每晚暖车两次
1月11日凌晨,三九第四天,气温零下18摄氏度。
50岁的席国旗穿着棉大褂,从车间推出12伏的电瓶,跟着工友们开始了工作。
席国旗说,今年是他工作26年以来,经历的最寒冷的冬天,所以暖车工作每晚要进行两次。他身穿棉大褂、棉鞋,戴着厚手套。与其相比,其他暖车工,穿得较为单薄。“今晚的天气已经很给面子了,不冷。入冬以来最冷的一次是零下26摄氏度”,暖车工们边走边说。
从车间到停放公交车的位置,约有50米。
车间主任赵玉栓身穿黄色棉服,戴着帽子,两手插进袖口,当他走到车辆中间时,他回头跟大家说:“按自己负责的线路,开工了,发动以后,仔细检查一下,该修的要及时维修。”
赵玉栓主任介绍,公交第一公司共有12条公交线路,12名暖车工分别负责一条线路。每人平均负责20多辆公交车。
席师傅负责7路公交线。他发动第一辆公交车时就遇到了困难。他掀起发动机盖,拿手电筒照发动机,查看情况。他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几经尝试无果后,他叫来两名工友。
“帮我连一下电瓶”。
两名暖车工推着电瓶,来到公交车旁,一人负责照明,一人将电瓶连接到公交车上。“嗡……”的一声,公交车终于发动了。席师傅踩了踩油门,仔细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响声。仔细检查后,他又走上另一辆公交车,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1个半小时后,院内200多辆公交车已全部启动。为了防止电路错位,车辆发生爆炸,暖车工们在自己负责的公交车周围来回巡视。
天气愈发寒冷,暖车工们巡视途中,不时小步奔跑,以此来取暖。
约10分钟后,席国旗师傅又从第一辆发动的车辆开始逐一熄火。
凌晨2点钟,第一次暖车任务结束。
“先到车间休息室休息吧,4点到6点,还得进行第二次暖车”。
席师傅对记者说完后,快速地向车间跑去。
每晚休息两小时
走进车间二楼的休息室,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屋内的摆设极其简单,除了两张办公桌、六张弹簧床外,还有3个沙发,上面平铺着靠垫,已然被当成床在使用。
见到记者后,几个暖车工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床铺,墨绿色的军用被,看起来并不厚实。
“每晚9点开始,我们在家里睡一会儿。凌晨开工前到公司。第一次暖车结束后,可以休息两个多小时,四点半又得起床进行第二次暖车,直到早晨6点10分发车,再没有其他休息时间。”向记者介绍的暖车工李德冈,靠在沙发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赵玉栓主任介绍,12名暖车工中,除了个别年轻人外,多数都已成家,且家属都在公交公司工作。
“可能我们这个工作比较特殊,我们找的家属多数都是公交公司的,偶尔有些抱怨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比较了解和支持”。
赵金淼新婚3个月,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他的工作几乎是白天黑夜轮流转。一天能休息多长时间,他说自己都没有算过。
“晚上11点多从家里开车到公司,第一次暖车结束后,开车回家休息。临近4点又从家里赶到公司,直到上完白天班。只要给我点休息时间,我倒头就能睡。”赵金淼的妻子是名公交车司机,即使对老公的工作很理解,但超负荷的工作,让妻子很心疼,时常哀求赵金淼换个工作,或者减少点工作时间。
“我们刚结婚,没有什么积蓄,以后还要孩子,有很多的开销。作为一个丈夫,我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赵金淼说。
每人1天抽3包烟
休息室里,暖车工们有的疲倦地靠在沙发上,有的托着下巴打盹。多数人都点起了香烟,大口大口吐出的青烟,在上空不断盘旋、弥漫着。
“我们一般也不怎么休息。有一次睡过头,误了暖车时间,公交车差点不能正点运行,所以我们有时就不休息,说说话聊聊天,抽点烟就过去了,每人每天平均抽3包烟。”赵玉栓主任说,香烟是他们疲惫时最好的“提神剂”。
由于夜间工作,公交公司每年都会为暖车工发放棉大褂、棉鞋、手电筒等必备用品。除了疲惫外,身体都无大碍。说到最年长的席国旗师傅,大家调侃地说:“虽然年纪大点,身体倒挺好,就是掉头发了。”说到这里,休息室里充满了笑声,正在打盹的暖车工小李,也被笑声惊醒。
6点10分,天还没有大亮,第一批公交车出发了,暖车工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有的回家休息,还有的结伴去吃早餐,填饱肚子后,他们还有白天的工作。(内蒙古晨报 记者 福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