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热”集中供暖话题
今日,武汉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两会”上,集中供暖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建设“幸福武汉”,为何不能实施集中供暖?
该市政协委员许以洪在提案中表示,武汉市民主要通过小锅炉供暖、电暖设备、燃气壁挂炉等方式取暖,但费用高、不安全,且加剧电、天然气等使用量,造成企业停气限产、居民限气采暖和拉闸限电等问题。
1月5日,武汉最低气温-7.2℃,创下新世纪以来第2冷。根据监测数据,气象专家认为,武汉今年冬天的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
寒风凛冽中,各种关于武汉寒冬的段子和图片蹿红。一些网友说:北方的冷是皮冷,进了房间就暖和;武汉冬天又湿又冷,冷得冻骨。如果能解决市民家庭集中供暖问题,将是重要的惠民举措。
“南北供暖线”并非江城供暖禁令
“两会”代表和网友的抱怨与热议,引发武汉市政府的关注。昨日,该市发改委主任吴清专门约见记者积极回应。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以秦岭-淮河“南北供暖线”,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武汉划在不集中供暖的南方。
“但南方也要区别看待,武汉与海南比冷多了。”吴清说,这些年寒冷天气越来越多,市民对供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靠近传统南北供暖线,武汉市民要求供暖合情合理。
缺钱缺能源,暂无力全城集中供暖
“但武汉实施集中供暖不能‘一刀切’。”吴清坦陈,与北方城市比,武汉的气温、享受的国家政策、企业供暖的风险、能源结构等差异性大,暂无力全城集中供暖。
武汉完全需要从外地调运能源,电、煤炭、天然气都要外采,一旦天然气等能源闹“饥荒”,居民、企事业都会“断粮”。
武汉冬天气温波动大,气温不如北方易把握,难以实施稳定、有计划的供暖。吴清说,武汉的冬天往往是冷几天后不冷,然后又冷。天冷大家都开暖气,不冷了又都关掉。这让供气方很难掌控供应量。按“照付不议”的原则,中石油、中石化上游给气即使用不完,武汉也得付钱。让武汉颇为纠结的是,若居民隔几天开关暖气,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天然气指标,到底“要还是不要”?
此外,北方供暖基础设施建设、运转都有特殊政策,国家、省市均补贴,北京等市每年仅暖气运营的补贴就达数十亿元,但南方城市没有。吴清说,“如此巨额的投入,仅靠武汉地方财政扛不住,仅靠企业也受不了。种种因素决定,当前武汉供暖只能采取多元化——集中供暖与分散供暖并存。”
鼓励多渠道发展供暖
武汉目前有部分集中供暖,主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吴清表示,在部分居民需求强烈且具有相应经济实力的小区,如果有企业愿意集中供暖,则政府可以引导,但必须市场化。
“集中供暖政府不能给补贴。”吴清强调,武汉能享受集中供暖的毕竟是少数人,政府补贴会引发新的不公平。“政府有限的财力还是应该投向弱势群体。”
3年后,百万人可享集中供暖
本报讯(记者严运涛、胡弦)3年之后,一成武汉人可享集中供暖。昨日,该市发改委主任吴清介绍,至“十二五”末集中供暖覆盖面积将达 3500万至4000万平方米,服务人口超百万。
目前,武汉部分区域已实行集中供暖,主要集中在江南。武昌地区利用青山热电厂和武昌热电厂的热电联供余热供暖;关山地区由湖北能源集团供暖,共5万户家庭、15万人受益。去年12月,神华集团与东西湖区签约,将投资55亿元建热电联供项目,建成后将成武汉最大的集中供暖项目,惠及约30万人。
此外,还有9万户居民采用地源热泵或天然气壁挂炉方式自行取暖。
吴清介绍,武汉正在加快推进“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供冷服务人口超过百万,形成“多元化、多结构、多方式”的供暖格局。(记者严运涛 胡弦)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