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村支书打井寻水坚持23年 耗尽百万家财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07/2013 13:4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村支书打井寻水坚持23年耗尽百万家财

  有水后,村里种出了香甜的葡萄。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太行山脚下,一个人坚持23年打井寻水。他就是南杨庄乡柳河口村书记杨圣满,被称为“和风车战斗的人”。

  23年里,他三度铺管引水,打了10个“干窟窿”,由家产数百万到“百万负翁”。2011年4月16日17时,随着潜孔锤重重落下,甘甜的水喷出20多米高的水柱。杨圣满流下了眼泪。

  有了一小时出水50吨的水井,柳河口村世代“喝一口干净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喝一口干净水是个梦想

  河北蔚县大南山脚下,有一个210户、800余人的小村庄,这就是柳河口村。在很多人看来,回到家在水管上接一杯水,仰脖喝下。衣服脏了脱下来,放进洗衣机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在缺水的柳河口村,这都成为了奢望。

  由于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复杂,柳河口村饮用水极为匮乏。从上世纪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开始四处找水,先后挖了20多眼井,却没有打出一滴水。

  村民王桂清说,从他记事起,夏天村民喝的是水虱成群、漂浮着牲畜粪便的麻潢水;冬天,只能吃积雪融水或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驮水吃。

  一家五六口人只用半瓢水轮流洗脸,大家只有出门串亲戚或过年才洗一次衣服,而洗衣服的水还是洗脸后留下的。

  于是在柳河口村便出现了闺女嫁出村,没有人愿意嫁到这里的现象。

  杨圣满便出生在这样的村庄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涉足木材生意。很快他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木材销售站。

  全家搬到了县城,喝上了干净的水,买了汽车,拥有数百万的存款。就在村民把他当作榜样羡慕的时候,1988年,杨圣满接任村主任。

  “我自己富了,但家里的兄弟姐妹和乡亲们还喝不上干净的水。不能为柳河口寻找到一处水源,我还算什么汉子?”

  第一次打井失败

  杨圣满上任第一年,电线架进这个小村庄。1992年6月,杨圣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知道,解决吃水问题是这个村子的“死结”,但他必须解开。他决定先从其他村的井里引水,然后打一眼属于自己村子的机井,便开始四处收集打机井的资料和信息。

  1993年,村里决定从4公里外的南梁庄村租井引水。打槽、挖渠、铺管、建扬水站,在2个多月里,他和乡亲们把水引到了村里。

  杨圣满介绍,4公里长的沙河,他们每挖开一块石头、前进一尺都很困难。看着清澈的井水从水管流出,老人、孩子满脸笑容。杨圣满第一次体会到为乡亲们办事的快乐。

  2002年租用的水井水位下降,引水无源,吃水难又成了全村人头疼的问题。已是柳河口村支部书记的杨圣满下定决心打井。

  杨圣满很清楚传统的打井方式不可能出水,因为村集体没有钱请不起专业的打井队。最终,他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村民打井找水。

  2003年3月,杨圣满根据收集的打井信息和资料,拿出自家12万元钱,请大同地质打井队在村口50米处开钻打第一眼井。

  在打井的6个月里,杨圣满把铺盖搬到了工棚里,吃住在工地。可钻头钻到200米时,打出来的依然是坚硬的岩石。第一次打井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十眼“干窟窿”耗尽百万家财

  同年8月、9月,杨圣满出资又连续打了2眼井,但都无功而返。

  倔强的杨圣满并没有回头。2004年到2006年,他有聘请专业的探测队和机井队又打了3眼井。

  6眼井,花了50多万元。为了打井,即使是闺女结婚的前一天,他仍住在井架旁,可打出来的都是坚硬的岩芯。

  村里的人都感觉寻水无望了,就连一直支持他的家人也开始动摇,还有人背后笑他“一根筋”。可杨圣满还蹲在井架边,他在想为什么明明探测有水,却怎么也打不出来呢?

  2006年8月,经专家论证确定,杨圣满筹资20万元带领村民再次引水进村。柳河口峪螺丝沟山泉距村口8公里,他要在险山的岩石缝中凿出一条路。

  四个月后工程竣工,解决了乡亲们吃水的燃眉之急。但冬天一到,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便将水管冻裂,他不得不再次出资购买水管。

  2007年,“一根筋”的杨圣满又开始着手打第七口井。2008年到2010年,他又“固执”地打了3眼井。回报给他的,还是一眼眼的“干窟窿”。

  300多万元花光了,杨圣满还借了百余万的外债,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百万负翁”。

  滚滚清水地下来

  2011年春节,为杨圣满多次打井的易县打井队向他推荐了曾被国土资源部评为抗旱找水先进个人的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冯更辰,杨圣满连夜坐车奔赴邢台,寻求冯更辰的帮助。

  遇到冯更辰,杨圣满的寻水路出现了转机。听完杨圣满的介绍,冯更辰立即答应亲自去柳河口村勘探,并为该村派去了拥有国内顶级钻井设备和先进技术的邢台银河水利钻井工程队。

  钻井队于2011年4月6日开始进村作业。4月16日17时,初春的山村依然寒冷,可杨圣满和柳河口的“春天”已经到了。

  随着潜孔锤落下, 20多米高的水柱喷射而出。整个柳河口村沸腾了,杨圣满流着泪对妻子说:“咱们村出水了!”

  随后,杨圣满又把机井拓宽,还筹借资金30万元购置了水泵、变压器,铺设了管道。

  7月19日,46岁的王桂清拧开家里的水龙头,甘甜的井水流了出来,全村几代人“喝一口干净水”的梦变成了现实。

  喝上干净水还要兜里有钱

  在寻水的同时,杨圣满也在考虑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把腰包鼓起来。2005年,他带领群众发展山地松树种植5000亩,当年松树成活率达85%以上,种松树不仅绿化了荒山,更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聘请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为全村300亩杏树实施“杏接李”嫁接,改良了果树品质,仅此一项亩增收达400元。

  他争取县扶贫部门支持,建设舍饲养殖圈舍2000平方米,引进扶贫“周转牛”150头,引导村民发展舍饲养殖业。

  杨圣满带领全村群众筹资筹劳,修建了13.21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加宽硬化主街道400米。实施村内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栽植松树、风景树80棵,安装路灯30盏,修建文化墙120平方米,兴建了180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配套完善7套健身器材,新建篮球、乒乓球场地。

  柳河口村在杨圣满的带领下,正慢慢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而刚回村时33岁的小杨,已变成了老杨。他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百万负翁”。

  “能实实在在地为乡亲们办点儿实事儿,值!”杨圣满说。(记者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