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媒体称到户扶贫力度日益加大致农民争戴“贫困帽”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04/2013 09:55: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些县、村争戴“贫困帽”的事情我们时有耳闻,如今这种现象也开始发生在部分农民身上。记者最近在农村采访发现,由于目前扶贫工作除了帮助通路、修水利、发展产业之外,针对一家一户的到户帮扶也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农民“争贫困”现象初现端倪。

  重庆酉阳县某村委会主任白红(化名)说,村里有345户1255人,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政府单是给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到户补助,平均算下来每年都有一两千元,这对收入这么低的农民而言,吸引力很大,哪能不争?

  重庆黔江区石家镇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也向记者坦言,虽然不像低保那样有吸引力,但现在扶贫政策“含金量”在逐年提高,一些政策“不到户没矛盾,一到户就有矛盾”,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毛毛钱”,可是农民们都很在乎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地区,政府为帮扶贫困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会给贫困农民一定数额的发展资金,这笔资金被投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成为股本,贫困农民因此成为股东,可以获得分红收入,其他一些没有被评上贫困户的群众对此则颇有怨气。

  基层干部和农民告诉记者,目前政府对贫困户的到户扶贫政策主要有四类:一是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给予现金慰问,各地慰问金额度每人20元至50元不等;二是贫困户子女上中小学可享受费用减免、生活费补助,上大学可享受贴息助学贷款等优惠;三是贫困农民可不定期享受政府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生活物资补助;四是在部分试点“整村脱贫”的建制村中,贫困户还可获得产业发展资金。

  日益加大的到户扶贫力度使“贫困户”的帽子逐渐有了吸引力,很多农民想戴。

  基层扶贫干部们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了扶贫线,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难以准确统计,一个农民是否贫困,谁也拿不出切实的凭据来。

  农民收入一般分为三大块:劳动性收入、政府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农民人口数量多,且收入来源较为复杂,难以进行精确统计。但收入又是衡量农民是否贫困的关键指标,基层在操作时,对农民收入一般采取估算的办法,导致贫困户难以精确划分。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地区,贫困户的确定基本流程如下:农户申请、村民民主评议、入户调查、村级复议、乡镇审批公示、县(区)市备案。这套流程看上去已较为合理,不过综合基层干部反映及记者在渝东南、渝东北等地采访的情况来看,一些村子“争贫困”现象依然严重,由此导致到户扶贫政策出现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血缘、地缘、人缘关系来确定。和村民们关系好的,在一个村社是大姓的农民容易被认定为“贫困户”。在重庆三峡库区某县,一个村实施“整村搬迁”后,一些农民落户到了新的村社,由于人生地不熟,原本是贫困户的农民在新居地却没有被评上贫困户。

  二是农民之间容易出现“轮流坐庄”。在少数村社,为了体现利益均沾,减少矛盾发生,一些村民之间达成私下协议,“轮流坐庄”:“今年我选你当贫困户,明年你再选我当贫困户。”

  由于存在农民“争贫困”的问题,重庆一些到户扶贫政策落实的难度在增加。如在一些地区,虽然市里规定要试点对贫困户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但由于担心这笔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里后,会引起非贫困户不满,引发社会矛盾,一些区县尚未对这一政策进行落实。

  基层扶贫干部认为,随着国家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到户扶贫政策也将越来越好,如何科学地制定到户扶贫政策,减少农民“争贫困”现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更加科学地评估农民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使到户扶贫政策程序更加严密,并建立监督投诉机制,明确专人进行投诉受理。

  另外,“整村扶贫”模式也应受到更多重视。例如重庆制定了1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计划,在维持到户扶贫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以农房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基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为重点,使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均能享受到政府扶贫政策的扶持,实现共同致富,也减少了“争贫困”现象的发生。(记者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