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通讯:“疆电外送”谱写“丝绸之路”新辉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2/2012 13:4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22日电 题“疆电外送”谱写“丝绸之路”新辉煌

  作者 李易峰

  12月的新疆哈密,虽然看不到雪,但凛冽的寒风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足以让人感受到严冬的威力。在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建设工地上,电网建设者们并未停下脚步,依然坚守在哈密的戈壁荒滩上,与风雪严寒斗争,努力让“电力丝绸之路”凌空相接。几天前,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主体工程提前3个月竣工,这意味着整个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届时,新疆丰富的电力资源将通过两条“疆电外送”大通道源源不断地送入内地。

  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和超高压电网实现“疆电外送”,让“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是将当地的宝贵资源进行合理转化的必由之路。

  新疆距离内地路途遥远,仅靠铁路和公路进行长距离的煤炭运输,不仅运力长年饱和,而且天气、交通事故等因素带来的后天“软肋”极有可能给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运输大动脉造成新的“梗阻”。因此,新疆实行“输煤输电并举,输电为主”的运输方式,实现煤电、风电联合开发,整体外送。2010年11月3日,随着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简称一通道)的顺利投运,新疆电力资源第一次跨越天山,走进了内地。输煤与输电并举,以输电为主的“疆电外送”方式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虽然,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只是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一小步,但却是新疆在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迈出的一大步。据能源专家分析,联网工程破解了新疆长期以来的“能源孤岛”局面,为实施更大规模的特高压“疆电外送”提供了参照平台。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已经外送电量63.5亿千瓦时,相当于支援东部地区电煤250万吨,不仅缓解了中国东中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和电煤运输运力紧张的状况,也为新疆本地带来了25.4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可以说,“疆电外送”效益已经初步显现。

  今年5月13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新疆-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在新疆、河南、甘肃、青海四省同时举行开工建设,从而拉开了大规模“疆电外送”的序幕。

  新疆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肖仁俊认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新疆资源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实现向河南省输电370多亿千瓦时,将就地转化煤炭1800万吨以上。

  “第二通道工程非常特殊,由于完工时间比原计划的2013年9月提前了3个月,所以今年冬天不能停工,春节也不能休息,我们正在经历新疆历史上最漫长的冬季施工阶段。”新疆电力公司750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何恩家告诉记者。预计明年随着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和±800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竣工投产,新疆的年电力外送能力将达到500至7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换煤炭3500万吨。仅“疆电外送”这一项,就能为新疆本地带来3万个就业岗位、创造近60亿元的新增经济总量,拉动经济发展近1个百分点。使新疆从能源产业的低附加值的原料供给方,跃升为整个链条中附加值最高的能源生产与配送方,真正实现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据了解,除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外,“十二五”期间,新疆还将建设哈密北—重庆±800千伏、准东—四川±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三项特高压直流工程共外送电力2500万千瓦。

  而随着“疆电外送”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按照此前签订的框架协议,仅五大发电集团未来10年在新疆的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同时,“疆电外送”工程对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原材料行业,机电装备制造行业,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