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列车员魏蕴玲眼中的“红旗列车”与“陇原印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1/2012 01:3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列车员魏蕴玲眼中的“红旗列车”与“陇原印记”

   T76次列车要求乘务人员在服务旅客中时刻保持微笑。图为出乘前,乘务员嘴咬筷子训练微笑姿态。 张若虚 摄

  T76次乘务员出乘前,头顶帽子,锻炼站姿和仪容仪态。 张若虚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20日电 (张若虚 丁思)从绿皮车、普通空调车到新型空调特快列车,车体设施设备在变,周围的同事在换,师傅也已退休,乘车旅客的层次在变,一切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在魏蕴玲的眼里,那面红旗的意义却从未改变。

  刚参加工作时,魏蕴玲还是个黄毛丫头。上班第一天,师傅带她走进一列绿皮车后,她傻眼了——刚下完旅客的车厢里,各种乌黑、发黄的颜色俨然映入眼帘,各种酸的、发霉的气味掺杂在一起迎面扑来。

  在师傅的带领下,她忙乎了一整天。清理垃圾,冲刷擦抹,抠死角勾边缝。一番腰酸背痛,车厢整个变了样。在窗明几净、四壁无尘、铜铁分明的车厢里,师傅指着一面“红旗列车”的牌匾给她看。从这一天,她意识到,这面红旗牌匾对这趟列车的重要意义。

  “困了,累了,受到委屈了,总感觉到有一种东西在支撑。”魏蕴玲笑着说。在她眼里,这种能支撑人东西的就是红旗列车的拼搏精神和荣誉感。

  如今,在兰州客运段,像魏蕴玲这样的客运工作人员有5000多人。红旗列车的精神,仿佛一面精神坐标,激励着5000人的团队生生不息,锲而不舍,用心服务,将红旗列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陇原黄土地,绿皮车圆了“红旗梦”

  贫瘠的黄土地上,吐着黑烟的绿皮车,昏黄马灯氤氲下的老式车梯。在80年代,这里的一切和电影老胶片中的某些桥段的背景极其吻合。并且,这里的队伍也平凡普通——担当列车的趟数不到10趟,客运队伍人员不超过1500人。

  然而,从伏羲故里走来的这支与共和国同岁的客运队伍的血液中,注定饱含着铁军的基因。这支从草创之初不足百人的小队伍到逐渐发展到百人、千人的大队伍,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无数辉煌。

  1957年,兰州至北京91/2次旅客列车获得全路“青年包乘组”荣誉称号,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亲切接见集体代表列车长陈乃清、何振邦。1966年,北京车队京五组获得“甘肃省公交战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邓小平在兰州大学亲切接见集体代表列车长李生恒并合影留念。

  “红旗列车”是全国铁路系统评比旅客列车的最高荣誉。在评比过程中,铁道部将综合日常检查、基础管理、社会评价和旅客意见等多方面情况,对参评列车进行高标准、全方位严格评审后选定。并且,评选列车必须为进京、进沪、进穗的直通旅客列车。

  时任兰州至北京122/1次列车长的魏蕴玲说,红旗列车是列车的最高荣誉,更是每一名列车员的至上荣耀,作为当时兰州客运段唯一一趟有资格参加红旗列车评比的列车,车班每名乘务人员都心潮澎湃。

  为了彻底改变绿皮车的卫生现状,乘务组想尽了办法。从大面卫生做起,扫地、拖地、擦抹这些日常看似简单的工作,凝聚了广大职工的滴滴心血。

  一节车厢的长度是20.5米,擦干净车厢顶棚所需的时间是35分钟。从顶棚、墙壁、隔板、座席到地面、洗脸间、死角部位,每一平方米的空间都保证擦抹清理到位,不留一点卫生死角,总共需要5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是列车员李梅总结的作业时间。在5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磨破了手,咬咬牙,继续干,手上磨出的水泡变成了厚茧,窗明几净的卫生渐渐呈现。

  炎炎夏季中,经过炙烤的车厢内温度达到了46℃,大家钻进狭窄的铺位下方,仰面平躺擦抹铺位下方,清理擦抹铺位下的卫生。数九寒天里,为了将车厢顶棚擦抹干净,大家在刺骨的凉水中投洗抹布,双手冻得发红发麻……

  魏蕴玲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当年,车班的姐妹们把服务从列车上做到了“家”。家住北京房山区的李桂荣老人和这趟车的不解之缘留下了一段佳话。在一次乘车过程中,李桂荣老人因身体有突发疾病,列车员们一路上为其送水送饭,列车到达北京站后,得知老人一人独居后,列车员们又护送老人回家,并帮助老人打扫房间。

  此后,每趟车到达北京站后,列车长都会组织车班的姐妹们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老人的家中,为老人梳梳头、陪老人聊聊天。天冷了,天热了,老人的冷暖成了车班姐妹们共同的牵挂,老人也把这些火车上的年轻姑娘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车班的姐妹们走了一茬又一茬,看望照顾老人成了车班一代又一代的传统,直到老人辞世。

  一股红旗风吹到了陇原黄土地上的绿皮车。1992年4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经过综合考评,铁道部授予兰州客运段122/1次列车为“红旗列车”。

  一面红旗,十八载精神坐标

  当时的122/1次列车单程运行1876千米,途径陕西、河南、河北等地,从陇原黄土地到京城繁华深处,所经地域跨度大,文化差别、经济差别悬殊情况显而易见,旅客成分复杂,要让每一名旅客在乘坐这趟车时,都能感受到红旗列车的等值服务,在当时绿皮车硬件设施设备不高的情况下,服务难度可想而知。

  翻开时任122/1次列车乘务员郭丽珍的乘务日记,红旗列车的光辉历程触手可及。

  “红旗列车是荣誉,也是压力,我们的绿皮车一定不能输给空调车,良好的乘车环境能营造旅客舒适的乘车心态。今天,我带领乘务员对全列车的顶棚、铺下进行了彻底清理,车厢里的卫生看起来好多了,感觉也不错。”

  “今天,在车上碰见了一位务工旅客,他在工地上受了伤,包工头把他赶了出来,身心受伤的他有了轻生的念头。我们是红旗列车,温暖失落者的心,我们的红旗才能更加鲜艳。大家看到后,都自发为他捐款,在车班乘务人员的热心帮助下,这名旅客冰凉的心仿佛开始复苏,他改变了一些看法。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红旗列车荣誉的取得只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都得从旅客的角度出发。让旅客真正满意的列车才是真正的红旗列车”,时任北京车队队长任翠兰如是说。“要把红旗列车的品牌转化为凝聚力和向心力,把荣誉感和自信感转化为提高旅客满意度的不竭动力。”掷地有声的言语中,透出的使命感重如万钧。

  夏季,在45℃的高温酷暑下,乘务员们围在火红的茶炉边,为旅客送去一杯杯清凉的茶水。

  冬季,在-20℃的严寒冰冻中,乘务员们一锹一锹往炉膛里加煤,红通通的炉膛映红了一个个红扑扑的脸颊,纤细的手指变得粗黑,暖融融的车厢同样温暖着每一名旅客的心。

  “我们的列车连续获得了三连冠”,魏蕴玲对红旗列车的评述更喜欢用这样的字眼。她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女排实现了三连冠。在大家眼里,红旗列车的桂冠和中国女排的世界冠军有着相同的份量。

  时光随着车轮流动,从1996年至今,列车从绿皮车置换为空调车,又从空调车置换为新型特快空调车,再到直达列车车体。红旗列车所激发的“正能量”从来没有衰减。在后续的日子里,列车创造了一个个服务的新高点。

  红旗下,“飞天之旅”的陇原情结

  脚踏实地勤劳苦干,是陇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是敦煌“飞天”文化的重要内涵。

  T76/5次列车继承的红旗精神,不仅包含了一种创新求实的服务精神,更包含了一种激昂奋进的工作态度,这正是飞天文化和陇原精神的融合。

  要用整洁舒适的环境、健康向上的服务心态、温暖如阳光般的服务来扮靓红旗列车窗口,就是当代红旗列车的服务内涵——北京车队队长石岩的铮铮誓言,将打造“飞天之旅”的目标定格在新时期的红旗精神坐标上。

  要让红旗品牌熠熠发光,成为名副其实的“飞天之旅”,对列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旅客的抱怨当作一种警示,把旅客的赞同当作一种动力,把服务旅客的责任当作一种使命,才能不断提升列车服务质量——T76/5次列车上的每一名乘务员都树立了这样的服务理念。

  在现场作业中,每名T76/5次列车乘务员都用具体行动践行着红旗列车的服务理念。20小时的旅途中,从来都没有缺少过亲情、文明和阳光的温暖。

  列车长傅振华在一次值乘中巡视车厢发现一名老年旅客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经过攀谈得知,老人家住河西农村,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准备带着孙女到北京去找儿子。不料身上所带钱物已经花完,自带的干粮也已吃完,傅振华立即将自己带的食物分给祖孙俩,并给他们送上开水。在他的感染和影响下,一些旅客也主动将自己的食物拿来,放到老人和孩子身边……

  亲情服务卡、爱心中国结、蓝海豚服务小分队,亲情呵护承诺——在这趟红旗下的阳光快车上,不管是来寻亲的困苦潦倒的老年旅客、进京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小候鸟”,抑或是突发精神疾病的异乡打工青年,温情之炬的热量温暖着每一名需要帮助的旅客的旅途。

  红旗漫卷新征程,永葆本色立潮头。从66/5次、122/1次到T76/5次,十八载韶光在激荡,如一幅点缀万里的画卷,红旗列车在一次次涅槃中升华。一面精神坐标巍然屹立,映射出的是一扇扇充满温情的心灵之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