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男子“蜗居”电话亭已两年 春节电话亭里看烟花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2/2012 11:56: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大连中山广场五一国际酒店对面,43岁的老朱已经“居住”了两年。

  老朱的“家”,距离这个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广场,只有几步之遥,但他对住所没有任何“产权”,有时他还会被附近酒店的保安从“家”里驱赶出来。

  老朱的“家”是一间电话亭,坐在其中的老朱甚至伸不开腿。

  这个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中年汉子说,他几年前来到大连找工作,被无良中介“倒卖”过两次,从此之后他宁可捡瓶子卖钱果腹,也不敢再去找活儿。老朱不肯去救助站,也不肯回家,他说自己无颜面对19岁的儿子和年迈的双亲。

  虽然守着电话亭,但今年,他没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

  他说自己被“卖”两次

  一平方米,这就是老朱“住处”的大小。12月6日晚,零下9摄氏度,老朱盖着一件破棉袄坐在电话亭里,神色漠然地盯着前来劝说他去救助站的“不速之客”们。电话亭的空间太小,老朱甚至伸不直腿。在他身边极为有限的一点空间里,见缝插针地塞进行李卷和白酒瓶。

  老朱身份证显示:他只有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在这间狭小的电话亭里,他已住了整整两年。老朱说,几年前自己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到大连时,本是抱着打几年工赚点钱的目的,可一到大连,他就被“黑中介”骗了。

  “我和其他几人被一起送到长海县一个小岛上,老板扣了我们身份证,我在海参圈干了两个多月,一分钱工资没拿到!”老朱说,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虽然交给中介350元职业介绍费,却被倒手“卖”给雇工老板。最后他和另一个工友报了警,这才被“救”出海岛。第二次,老朱又被黑中介给送到山东石岛一艘渔船上。等老朱再回到大连时,出门前带的1000多元盘缠已所剩无几。

  坚决不去救助站

  老朱说,因为两次被骗,他再不敢相信那些中介和职介所。“我每天在中山广场附近溜达,捡几个饮料瓶子,一天也能卖五六元钱。”钱不多,可买几个烧饼果腹足够了。

  运气好的话,附近酒店工作人员会给老朱送来吃不完的盒饭。晚上,老朱就蜷缩在狭小的电话亭里,苦挨寒冬。“人没有受不了的苦,我习惯了,不冷!”老朱说。

  但附近居民很为老朱担心,有人给大连市救助站打电话。12月6日晚,面对劝说他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老朱差点发火。

  “我有身份证,不是盲流;我没偷没抢,凭捡破烂吃饭,凭什么送我去救助站?”在老朱心目中,救助站与“看守所”似乎画了等号。

  “我知道你们那里什么样子,有铁门铁窗,进去了出不来!”虽然救助站工作人员们耐心向他解释,可老朱仍然固执地守着自己的被褥,不肯走出电话亭一步。无奈,工作人员只好给他送去棉被和军大衣,希望他在寒风中暖和一点。

  守着电话亭,他却不敢给家里打电话

  按照老朱的身份证信息,记者通过内蒙古呼伦贝尔警方进行了查询,并找到老朱亲属的联系电话。老朱年迈的父亲说,儿子出门打工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去年他还给家里打过电话,今年一个电话都没有。

  “我没脸打电话回家!”老朱说,电话就在他身边,可是整个2012年,他都没勇气拿起话筒。“我还有个19岁的儿子,正在上大学,学费都要靠老父母从微薄的退休金里挤出来!再说,我能让儿子知道他爹活成现在这个样子吗?”老朱说,他不肯去救助站的另一个理由是,害怕被遣送回原籍,那样会很丢人。“你问我想不想家?”老朱叹口气。

  他说,2012年春节,当他蜷缩在电话亭过年时,对面大厦住户们正在放烟花。他看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在老家,放‘迎春炮’的,本应该是我啊。”(大连晚报 首席记者万恒实习生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