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司机、医生、护士”的急救团队标配将有所改变,随着本市急救呼叫量的逐年递增,转运、出院、流鼻血等无需急救医疗行为的呼叫,急救医生和急救护士将不随车出行。昨天,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本市拟将急救车分为“抢救型”和“非抢救型”,计划明年1月起,对10辆急救车进行分级派车试点。
■何为分级派车
抢救型
包括火灾、车祸、突发等需要紧急抢救的情况。
急救车辆上将包括心电监护、氧气、呼吸机等各类急救设备,可以满足各类急救情况的处置,且随车出行的有医生和护士。
非抢救型
包括已经在大医院接受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需要转到下级医院康复;从家到医院复诊者;从医院转送到火车站的病情稳定患者等。
急救车上只有一名司机,担架工则视情况安排。
□新政要点
难以辨别就重分派
目前,北京市的院前急救系统是由北京急救中心(120)和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999)两个服务网络组成。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院前急救网络救护车624辆,其中120网络421辆,999网络203辆。
北京120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中心每天共有140辆急救车待命出车,日均出车900余次,其中三成左右是不需要采取急救行为的呼叫。为此,计划将院前急救车分为“抢救型”和“非抢救型”。
“遇到难以辨别的情况,将就重不就轻,按‘抢救型’派车。”该负责人表示,“抢救型”和“非抢救型”的界定很重要,派车原则将以保障医疗安全为前提。调度人员都是来自临床医生和有经验的护士。
该负责人表示,此新政计划于明年1月试点,将选择10辆左右的急救车实行分级调度。
□法律保障
严格调度条例保护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现行要求,只要有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和999都须派出包括急救医生、急救护士和司机在内的急救团队。如果因未及时出车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抢救时机的情况发生,相关人员将会被投诉、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一旦分级派车制度实行后,急救医生不出现场是否受到法律保护?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目前正调研起草阶段的《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中,已经包括此方面内容,在急救部门明确界定“抢救型”和“非抢救型”的情况下,如果严格按调度、派车流程操作,将会受到条例保护。这将为新政的下一步推广提供法律保障。
□专家说法
前提条件调度给力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参与本市《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立法调研的王亚东表示,分级派车可以实现将大型城市中宝贵的急救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
目前,本市的急救车辆是根据急危重伤病员来配备的,应该为此类人群服务,但目前其执行的很多任务恰恰不是此类病人的抢救,而是用于“头疼脑热、崴脚、流鼻血”等自行解决就可处置的“急救”需求,医生和护士在车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王亚东称,分级派车的前提是调度“很给力”,为了保证分级的准确性,美国已经通过对几千万至上亿的急救样本量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出何种症状需要派何种类型的救护车和急救团队,接到急救呼叫后将由该系统实现自动派车。“虽然不能保证100%的准确,但‘车型’不符‘病情’的概率是极低的”。
□医生坦言
多数出车并非急救
120急救医生李贝说,自己平均每天出车八九趟,其中有5至6趟都是不需要“动手的”。在众多“不靠谱”的出车任务中,李贝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18岁男生看《盗梦空间》时,在看到被绑在椅子上的男主角跌落在浴缸里时,突然也“感同身受”的
紧张起来。
“这个年龄一般不会有心梗、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只是因为紧张就拨打120太儿戏了。”李贝说,随意动用这条“城市生命线”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有的患者家离医院只隔一条马路,因为要去复诊就拨打120。(记者李秋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