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媒体称农村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 要下大气力解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7/2012 15:5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谈⑦着力保障和增进农村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党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刻领会这些论断,认真落实改善民生的实践要求,我们就要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使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好。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改善民生,关键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增收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民生问题是新时期最广大人民的基本民生问题,应当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并持续不断地推进改善。

  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农村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亟待破解,要下更大的决心和气力加以解决。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要努力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瓶颈”。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要稳步推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社会福利待遇。加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解决农民出行难。大力发展农民健康事业,解决农民看病难。大力实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村公共事业软件管理还需完善。如农村道路和河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管理、报销承兑、用医用药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谋划建立一套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治本之策。必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农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应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要进一步纠正公共事业投入的城市化倾向,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公共事业的支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事事关乎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改善民生中肩负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勇于担当,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