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环境一号”C星将与A/B星组网运行 互补观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9/2012 17:2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太原1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环境一号”C卫星及搭载的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19日清晨以一箭三星方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环境一号”C卫星总设计师张润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一号”C卫星将与在轨运行的A/B卫星三星组网运行,错时对地观测,实现互补。

  张润宁介绍说,“环境一号”C卫星采用CAST2000平台研制,整星重800多公斤,设计寿命3年。其中,星载微波大功率合成器和SAR(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是根据卫星需要专门自主研制。微波大功率合成器是中国星载SAR领域的第一次应用;SAR天线采用可折叠式网状抛物面,卫星入轨展开后长达6米、宽2.8米,填补了中国星载架构式可展开天线技术领域的空白。

  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进行研制的卫星应用系统,它由2颗光学小卫星(“环境一号”A/B星)和1颗SAR小卫星(“环境一号”C星)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和微波多种探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张润宁称,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采用分步实施战略进行建设,先期发射2颗光学小卫星和1颗SAR小卫星组成“2+1”星座,初步形成对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未来还将建立由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SAR小卫星组成的“4+4”星座,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与灾害动态监测。

  他说,与光学小卫星相比,S波段SAR小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工作”。SAR小卫星研制发展趋势将逐步走向立体成像、多维度观测,并实现对地面小形变等进行有效监测,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数据服务,从而为中国未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