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27/2012 21:04: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呼啸升空。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我国正式迎来北斗导航时代。

  北斗起航

  有很多人眼里,GPS是导航的代名词。但殊不知,在提出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设想方面,中国是与世界同步的。

  据了解,美国的GPS是在上世纪60年代起步的,几乎在同一时段,我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设计,取名为“灯塔”,但由于国家财力等原因,工程一度搁浅。

  1983年,“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提出了双星定位设计方案,基于此方案,我国开始积极地立项论证。1994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起步虽然比GPS晚了20年,但在技术上差距并不明显,其最终目标仍旧是走向世界。

  基于自身实际,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先区域”再“全球”,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立北斗卫星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第二步,完成三种轨道十余颗卫星的发射,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第三步,建成由3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余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目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刚刚发射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记者了解到,自2004年建设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正式立项开始,到2012年10月,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短短8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颗导航卫星密集发射的壮举。经过一段时间组网调式运行后,系统将具备稳定连续地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届时,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将全部实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表示,今后我国还将陆续发射组网导航卫星,不断提升系统服务能力,扩大覆盖区域。到2020年,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等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后,我国将拥有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比肩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应用:步伐急、任务重、前景广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紧布网建设的同时,北斗应用及其产业化步伐也在加快推进。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国民经济领域,在应急救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自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渔业、水文、气象、林业、通信、电力、救援等诸多行业广泛应用,注册用户达6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交通运输方面,基于北斗系统的“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系统”“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系统”等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在海洋渔业方面,建立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向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渔民通过渔船上安装的北斗导航仪,不仅可以知道渔船的行进航线以及周围渔场的位置,还可以发送短信与陆地上的渔船管理部门联系,一旦遇到台风或患疾病需要求救时,一条短信就可以报警求救。通过北斗导航,渔民还可以准确地了解行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捕捞计划。

  在水利方面,建立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水文监测系统,实现了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大大提高了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记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