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重阳节,不少人登高祈福,挤爆白云山,似乎淡忘了这个节日最应该做的事情。昨日,记者走访白云区寿星大厦,老人们生活如常,除了外单位的表演增多之外,节日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子女常来的,天天都是敬老节;子女不常来的,重阳节徒增酸楚。
寿星大厦位于白云区沙太路,这是一个有2000多名老人聚居的“城”,与马路仅有一墙之隔。墙外,车流滚滚,卡车、公交车、摩托车扬起土黄色的烟尘;墙内,养老院淡淡地传达着一种疏离尘世之感。
昨天早上9点,在养老院露天的圆形“歌舞池”上,业余的模特队“阿姨”载歌载舞,正为老人们进行敬老义务演出;在老年大学,还有一场以“防滑倒”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说起重阳节的敬老气氛,坐在轮椅上看演出的易伯说,前一天有一群小学生来表演,热热闹闹的,让他高兴得很,这种活动要是多一点就好了。
除了看演出,对于养老院的一些老人而言,这个重阳节已经提前“预支”了,忙于工作的子女前几天来养老院探望过。也有一些老人在病床上躺了半个月,却无人探望。
昨天,养老院鲜有子女来访,老人们说着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话题,尽管不免“鸡同鸭讲”,不得不加上各种肢体语言,但他们仍聚在一起“抱团取暖”。
暖
儿子买下电梯房 婆婆告别养老院
昨天下午1时,笑婆婆敞着房门看电视,小厨房的电饭煲飘出了饭香。笑婆婆早上打麻将去了,看错了时间,将12时看错成11时,结果错过了做饭的时间。
今年85岁的笑婆婆,腿脚利索,头脑清醒,注重养生,她第二天就要离开养老院,因为儿子买了电梯房。说起这个,笑婆婆藏不住笑容。“我本来就不应该来这里,当时都是为了我老伴。”2003年,笑婆婆的老伴因走楼梯一脚踩空跌倒,第二次中风,住宅楼没有电梯,不得不搬入养老院,笑婆婆陪他住进了养老院。
老伴去世之后,笑婆婆继续留在养老院。9年间,每周家人都带她出去吃饭,她细数了广州塔、陶陶居、大夫山、白云山等广州城的经典去处,因为这些都是她常去的地方。
即将离开居住了9年的养老院,虽然对早已相熟的老人们不舍,但笑婆婆更向往回归家庭的幸福之情。今年重阳节,对笑婆婆而言,是一个值得开怀一笑的日子。
冷
儿子骗她进养老院 两子六孙无人理她
“拥星楼”是寿星大厦最旧的楼之一。护工说,这里的房间最便宜,聚集了最多无人探望的老人。
走在三楼的走廊上,没有看见阳光照射,墙壁上、房间里透出药味、体味和其他气味混合起来的酸味。
房间里的曾婆婆,一头银发凌乱地披散着,见到一个往她房间里探头的生人,患白内障的浑浊眼睛突然亮起来。她佝偻着身躯,招手点头,迫切地招呼生人进去坐。
曾婆婆只会说潮汕话,听不懂粤语,也听不懂普通话,加上耳背眼蒙,护工和其他老人都没法跟她交谈。“我是被骗来这里的。想起以前的事情,我就难过,很多话说不出来,憋得心里难受。”她说,两年前,她被大儿子送到这里。她有两个儿子、六个孙子,大儿子每月来交完钱后就匆匆离开,不愿意与她见面。她试图离开这里,但走到正门,便被保安拦住了。
“你是哪里人啊?为什么会来这里?一个人来吗?有没有告诉家里人?”曾婆婆抓着记者的手,同样的问题,她隔几分钟便问一次。
得知昨日是九月初九,曾婆婆感叹,“已经是九月初九了,我顾着看新历,旧历的字太小……”她半张着嘴,近一分钟没有说话。
曾婆婆痛苦地用双手捂着自己的耳朵,说:“我不想做人了。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到,这么多子孙没有人来看我。我天天祈求,老天快把我的命拿去吧。”
“她的眼泪都流干了!”护工说,曾婆婆平时常常垂头低泣,有时候半夜都能听到她的哭声。(记者梁爽、许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