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桂林10月23日电(杨陈)汽车行驶在通往广西灵川县潭下镇黄柏村的乡村公路上,蜿蜒的道路两旁种满了挂果的桔树,但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果蔬交易市场内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坐了一起闲聊。
“你们来得太早了,再晚个十天,这里到处都是蜜桔。到时候不要说车了,人都挤不进来。”果农李文德热情的告诉记者。
黄柏村曾是当地有名的“打架村”。李文德说,上世纪90年代初,世代以种水田为生的黄柏村村民曾因与邻村争夺水源而大打出手,当时有100多人受到法律制裁,黄柏从此成了“打架村”的代名词。
“现在不同了,农民种果,荷包满了,心也就定了。”李文德指着旁边一栋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兴奋地说:“看见那边没有?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盖的‘柑橘楼’,盖楼的钱都是卖桔子赚回来的。”
现在已是100多亩桔子园承包商的李文德,1992年曾在当地种植温州柑,“那时候种温州柑根本没钱赚,果树还容易生黄龙病。”之后李文德放弃种植,外出打工。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工的艰辛,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又让李文德动起了返乡种树的念头:“回来我就跟着柑橘站的技术员学,借科技书来看,改换品种,种植沙糖桔和南丰蜜桔,没想到真成功了。以前打工一年下来也就挣7、8000元,现在我的果子一年能赚20多万。”
说起自己的果园,李文德说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富裕,更重要的是满满的成就感。“以前卖桔子我都是骑着单车拉到市区的市场上去卖。现在等桔子摘下来,我就坐在交易市场,自然就又大批大批的收购商开着货车过来要货。而且我们家的桔子还能‘出国’,卖到泰国、越南去。”
从“打架村”到大范围种桔,再到如今建“柑橘楼”、桔子出口,潭下镇党委书记粟扬进直说“不容易”。“那时候想让种惯了水稻、温州柑的村民该种蜜桔哪有这么容易?我们只能在基层党组织发动几个党员带头试种。给他们请专家,教他们选种,种植技术,结果后帮他们宣传推广,联系买家。村民看到效益了,愿意种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如今在潭下镇黄柏村,5400多亩的柑桔种植林一望无际,年产6000多吨的高产量也让当地村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日子。买小车,盖洋楼,宽阔的路面,整齐的村容村貌,黄柏再也不是“打架村”的旧模样。
但远处成片的破旧土房却与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的黄柏村有些格格不入。粟扬进说:“那就是曾经的黄柏,我们要把它留着,不能忘本。”(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