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0月22日电 题:兰州好人马玉兰十年致力慈善救助教育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以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城市也不敢出门,因为坐公交车不会看站牌。”一位在在兰州市崇德文化服务中心接受扫盲学习的妇女对记者说,现在学了很多文字,也学习了技能,找工作也容易多了,“去饭店吃饭能看菜单了,出门会看站牌了。”
“最初只是想给一些流动妇女扫盲,为进入兰州务工的农民工家庭、贫困家庭服务……”,崇德文化服务中心的创办者马玉兰如是说。在兰州市的七里河区上西园社区,居民们总能看到这位身穿长衫、头戴纱巾的穆斯林妇女忙碌的身影。
马玉兰原来在一家餐饮机构工作,她看到许多进城打工的妇女因为没有文化,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有时候连厕所都找不到,找到也不知道该进哪个门。”
为帮助这些妇女,马玉兰辞职办起了免费扫盲班,2004年5月,正式在上西园社区注册成立崇德文化服务中心。至今,该中心已对流动妇女进行了培训教育560余人次,使2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基础文化知识及民族文化常识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城市生活能力。
在办扫盲班的时候,马玉兰发现很多妇女由于孩子拖累而不能来学习,有的年轻妈妈则带着孩子来学习,有的孩子们散落于街巷玩耍。城市里“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让许多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幼儿园。
2006年10月,马玉兰又大胆地尝试创办了社区中的“平民幼儿园”——新苗福利幼儿园,专门为广大农民工、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子女实行“不计报酬、免费教学。”
马玉兰说,后来入园的孩子中有些失去了父母,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在服刑,他们的爷爷奶奶无力抚养,她又决心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在2007年6月,中心又成立了“孤儿助养所”,目前中心已有200多名孩子,最小的三四,最大的十四岁,另外还有十余名孤儿。
记者近日走进崇德文化服务中心,这里有干净整洁的校园,崭新的教室及课桌凳,墙上文字带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孩子们的教室里有各种乐器和书籍;寝室干净整洁,一张张小型双人床上被褥叠得整整齐齐,门口放置着一张大床。
“每间寝室里的大床都是我们教师的,他们要负责孩子们的安全,晚上还要为孩子们把尿擦屁股等等。”马玉兰说,中心的老师每月工资才1500元人民币左右,却要当爹又当妈,没日没夜地工作。
马玉兰告诉记者,中心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老师,每月水电、房租、饮食、人员工资的支出就有四万多元,而非盈利性一直是崇德文化服务中心的宗旨,教育几乎全是免费的,只有幼儿园收一点伙食费,对一些困难学生还全部免费。
“为了维持中心的运转,刚开始的时候,我带着老师,拿着自制的捐助箱到附近的商贸城去筹款。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认为我们是骗子,一天下来筹不到20元钱。”马玉兰说到此处已是泪眼朦胧。
“不过现在好多了,有很多爱心人士一直资助中心。”马玉兰说,兰州市副市长戈银生很关心中心的发展,多次给予帮助,七里河区的民宗委、统战部、街道社区也都很支持。她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地参观,细数哪些东西是哪位好心人捐的,并一一列出捐助者的名单,满怀感恩。
其时,正在中心看望孩子们的九三学社兰州市文化支社主委樊亚平也是崇德文化服务中心的长期资助者,还担任着该中心的董事长,但他笑言:“跟马校长比,我们做的事微不足道。一个女子,十年如一日做慈善,不容易。”(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