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森每天例行的铁塔诊脉。隋吉红摄
“巡线护线虽说艰苦,但只要线路平平安安,老百姓能安心用电,这就是一名国家电网人最大的心愿。”——吕清森
在吉林省东部的群山密林间,有一位孤独的行者常年穿行其间。一副望远镜、一个工具包和一只旧水壶是他的全部家当;一张质朴的脸庞,目光聚焦处是一座座高大的铁塔和一条条蜿蜒的输电线路。这位与都市风情有些“格格不入”的独行者,就是新当选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桦甸分公司巡线工吕清森。
1979年,在大山里“转悠”32年的老巡线工吕俊明退休了,年方19岁的儿子吕清森从此踏上了父亲的巡线之路。掐指算来,吕家第二代巡线工已整整干了33年!
蜿蜒于群山密林之中的“红白线”(红石至白山),是吉林地区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66千伏输电线路,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几乎是一个山头一座塔,最高的一座铁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这条线,一次全程巡护需徒步行走200公里,每个月都得巡护一遍,一个巡线员巡护一趟下来,就要穿坏一双鞋,每次巡线都要负重十几斤。33年如一日,吕清森每月徒步巡线超过200公里,累计行程超过8万公里。他克服高寒山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誉为“巡线神鹰”。
冬季大雪齐腰深迈不动步,吕清森只好在雪上爬或滚,过一个山坳,上半身被汗水浸透,下半身被雪水浸透;夏季山洪路难行,浅滩可以涉水过,水大就要绕路。每次巡线回来,吕清森身上都是伤。他曾不知多少次跌下山坡,甚至整个人都掉进冰河;他曾与黑熊不期而遇,上演了“熊口脱险”的惊险一幕;他曾被俗称“草爬子”的蜱虫猛烈叮咬,险些被致命的病毒感染;他曾多次赶不上家人专门为他准备的生日宴;曾在老父亲弥留之际,仍然行走在孤寂的巡线路上;他的双手伤痕累累,这是长年累月因灌木刺刮、极端低温条件下施工作业留下的“纪念”……经过近10年的摸索,他总结出了“底段抽水、灌砼、打套筒”一套解决北方地区水泥杆“病害”难题的科学方法。此方法已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输电线路规程》。
33年来,吕清森写下了几十本巡线记录。他把“红白线”划分出导线易覆冰段、风向变换段、易遭雷击段、设备易失段、地形地理位置复杂段、巡护困难段、缺陷密集段和隐患多发段等多个重点巡护段,根据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巡线方法,并在巡护中总结出“‘之’字形行走巡视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套成功的巡视方法,保证了“红白线”连续33年安全运行无事故。如今,“吕清森巡线法”已在吉林供电公司全面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33年来,吕清森共及时发现供电缺陷5000多件,累计为企业和用户减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记者 曾 毅 本报通讯员 刘琳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