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该只说“永远正确的废话”——读《明正言顺》
中国新时代的官员应该怎样面对公众说话?这是一门文明社会的必修课。
不同行业的人都需要说话,尤其是官员。在当下,一些官员由于不会说话,已经让官员成为“高危”职业。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的新著《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的说话之道》把官员“不会说话”以及“该怎样说话”剖析得入木三分。
当下不会表态不会说话的官员不在少数。车祸现场理应悲痛沉静,某官员却一脸笑意。一些官员随口抛出的雷语激起民怨:“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当某些官员的雷语被媒体曝光,立即遭到众怒,甚至被有关部门停职、解职。但他们埋下的更大隐患则潜藏于时间。有媒体称:“可以预见,将不断有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它将给当今中国官员形象抹黑。”
王旭明曾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工作。他对于中国官员说话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不吐不快:“官员主要体现在爱说官话、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
他在书中写到:例如故宫博物院在“N重门”事件发生后,竟以“沉默是金”的方式处理公共危机。回应迟缓,信息模糊,语焉不详。可以想象,这样的应对,会引起公众怎样的负面反应。
《明正言顺》书中所写的“说话之道”其实没有更高深的技术。它的核心灵魂是:真诚。
首先,心正才能名正,名正才能言顺。因为言为心声。要想话说得好,首先要人做得好。“我深恶痛绝‘千人一话’的假大空之风。但是显然,光靠技术不行,要首先使官员转变观念。”在王旭明眼中,官员的说话之道,首先要解决“人心”的问题,然后才解决“语言技术”问题。
其次,王旭明主张官员要敢于“个性表达”。官员说话,敢不敢说,是第一个环节;会不会说、能不能说,才是第二个环节。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是引王旭明入新闻发言人门的人。他有一句经典名言:“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这成为王旭明做新闻发言人之后的不变追求。“5年时间,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千次记者采访,我始终恪守着这一信条。即,想要解释政策,念文件最容易,但凡事说不透。要把政策烂熟于胸之后,经过反刍,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上之上策也。”
第三,官员说话的技巧是什么?他认为,要“守住常识底线”和“多种手段使用”交织运用,以期最佳效果,即,符合规则,适度恰当、真诚深刻、新颖幽默。他很欣赏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一段话:“急事慢慢说,大事想清楚再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害人的话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大音希声,最高的技巧其实化为无形。《明正言顺》其实强调的核心无非是:做好人,对人与事真诚,说真话,说诚恳的话,说与人为善的话。
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为官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桂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