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米长、92厘米高,再现鼎盛时期的金州古城,被誉为金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创作这幅《古城金州》长卷,63岁的金州火车站退休职工董文浩整整用了43年。无儿无女的董文浩把这幅长卷视为自己的女儿,珍若生命。如今,老董不得不为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
历时43年绘出150米长卷
150米长、92厘米高,核心区的《金州古城旧貌图》近40平方米,用43张小画拼成……或许这些数字有助于你直观了解董文浩的《古城金州》长卷,但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他43年画成这幅长卷的艰辛。
10月12日下午,在金州新区东山社区董文浩的家中,记者没能看到长卷原貌。“展示不开,也不舍得放在家里。”老董说,早在1963年,自己就开始收集创作此长卷的素材了。之所以想创作这幅长卷,主要是想把金州这座古城的盛世风貌“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一说起古城,瘦弱的董文浩眼中立即放射出狂热的光芒。“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赶庙会,那时金州老城墙还没有拆完。我对这些老物件格外痴迷,甚至会把手按在残破的城墙上,情不自禁地和城墙砖对话……”老董说,就为这自己不止一次被人当成了疯子,而到决心创作长卷时,老董更“疯”了。
1963年开始收集素材,1969年开始动笔创作。“几年时间里,我走访了80多位‘老金州’,完成了金州多处重要建筑和景观的速写稿9000多张。”老董回忆说,为了画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唐王殿,老董冒险爬上悬崖,解开裤腰带把自己捆在一棵胳膊粗细的树干上,在山风中画了两个多小时;为了画卑沙城,老董被树上的毛毛虫蜇了几十个包;为了画北平山,他的自行车被偷走了,鞋被剐破了,赤着脚走了几十里地……刚刚结婚的董文浩住在6平方米的小偏厦子里,没有作画的地方,他就掀开被褥在炕席上作画。
“其实创作时最难的还不是物质条件,而是没有安全感。”老董说,自己收集素材时正逢“破四旧”,画老建筑是要冒风险的。“我不敢明目张胆地画,每次都是钻进路边的旱厕,偷偷写生素描。”43年,磨秃了198支毛笔,老董终于在2006年创作完成了《古城金州》巨幅画作。这幅作品不仅获得了金州博物馆馆长王明成的高度称赞,更被故宫博物院专家啧啧称奇。在这座用画笔造就的古城里,可以精确地找到1843年到1893年间金州城内绝大多数见诸记载,甚至人们的服饰和生活习俗都被一一准确再现。
为了老伴他想为“女儿”寻嫁
老董这辈子无儿无女。“我把这幅画作当成了自己的‘女儿’。”老董说。
此言不虚。画好长卷后,老董又花费了不小的精力打扮“女儿”。“他花1万多元钱买了裱画机,把长卷裱好又花了一年多时间。”老董的老伴儿抱怨说,自打结婚以来,老董给她买的衣服加在一起,也没有裱画机贵。为了防止长卷受损,老董又专门在银行里租了两个保险柜存放画作。“我俩现在都退休在家,退休金加在一起3000多元,大部分钱都花在了这个‘女儿’的身上。”
2006年画作刚刚创作完成,老董被查出患得了尿毒症。老董苦笑着说,现在自己一周要到医院做3次透析。祸不单行,老伴儿又因为高血压得了眼底出血,双眼几乎失明。
“为了自己的这幅画作,我欠了老伴儿太多。”老董说,虽然万分不舍,但他已经动了念头。“我想给‘女儿’找个好婆家。”老董说,这一方面是为了治病,另外给老伴留点养老钱。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毕生心血之作找个好的归宿。
老董对画作买主挺挑剔
对于《古城金州》的买主,老董其实挺挑剔。老董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出嫁”之后,被“婆家”为了谋利转卖。“我希望买画的是一个懂艺术、又热爱金州古城、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老董说,“女儿”的“彩礼钱”好商量,但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他宁可让“女儿”继续待字闺中。
此外,老董表示,目前普通市民对于金州古城的历史并不了解。“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画作出售前能做一次展示,让更多的金州人了解历史,了解古城的辉煌过去。”( 大连晚报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