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9月25日电(记者冽玮 通讯员段朝辉)从一棵五千年古柏树上采集枝条,通过对枝条进行“微型扦插”、“植物组织培养”,就可以培育出与原树种遗传品质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再通过对再生植株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试验,将会为研究这棵五千年古柏遗传特性、长寿因素以及更好的保护提供最科学的依据。这种植物“克隆”技术即将在陕西省黄帝陵景区“黄帝手植柏”上得到验证。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号称“天下第一陵”。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为保护“黄帝手植柏”特色遗传资源,陕西省林业厅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帝陵管理局和陕西柏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黄帝手植柏”的保存繁育项目研究。项目组从“黄帝手植柏”上采取少量枝条分别进行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试图从两条途径获取再生植株,突破古树再生繁育的难题,并为后期开展的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植株材料。
近日,陕西省林业厅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家课题攻关组来到黄帝陵,对五千年树龄的古柏开展再生保存项目科学试验研究。该树位于黄帝陵景区轩辕庙院内,树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树龄。
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考察了27个国家的柏树后,认为唯有“黄帝手植柏”最粗壮、最古老。1998年12月9日,“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它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世人誉之为“世界柏树之父”。
承担此项科学试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家郭军战副教授长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林木遗传改良”科学技术研究,曾参与国家“六五”、“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此领域的主要领军人之一。
他告诉记者,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植物的克隆技术已日趋成熟,其中“微型扦插”、“植物组织培养”是应用最广,繁殖效率最高的两种方法。“微型温室扦插”技术是采用植物的“一叶一芽”,通过生物高科技手段,把植物的根茎、叶芽、枝条的一部分插入土、沙或其它基质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其生根、长叶,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新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则是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各类结构材料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这也是最现代化的植物“克隆”技术。
美国的科学家也正在对一棵树龄在四千年的刺果松树木进行“克隆”,但对这棵具有五千年树龄的古柏进行此项试验,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黄帝手植柏”进行试验,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棵古柏历经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气候地质环境,至今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说明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从生物学角度讲,这棵柏树本身具有非常优良的基因。通过“克隆”技术,将为“黄帝手植柏”建立一个树木的“活档案库”,为今后世代保存这棵珍贵树种奠定了基础;二是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手植柏”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五千年来它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也见证着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帝手植柏”已经成为华夏儿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象征。郭军战副教授指出,攻克“黄帝手植柏”再生繁育的难题,将拥有纯正“血统”的“黄帝手植柏”种苗栽植于两岸三地、大江南北,全球华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其凝聚和团结海内外华夏儿女,意义重大而深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