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哈尔滨9月24日电 题:巴洛克百年街区的涅槃重生
中新社记者 王晓丹 李柏杨
71岁的刘子华是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老城区的一名剃头匠。每天清晨,他将热水、剃头刀等老物件准备妥当,等着回头客如期而至,同时也等待着离开老街的那一天。
在哈尔滨道外区保留着一片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历史街区,西方巴洛克建筑的外墙上装饰着蝙蝠、牡丹、如意等中国文化图案,它们被称为“中华巴洛克”。
“我从出生开始就在巴洛克老街上住着,70年了,我对这里有着深深的感情。政府要翻新改造,让它重回当年的风采,我第一个支持!”刘子华说。
当地官方从2007年起开始着手改造翻新这片“鱼骨式”布局的城市空间。目前已完成的改造工程累计700万平方米,改造单体建筑1274栋。
如今翻新改造工程即将进入第三期,像刘子华这样的老街居民即将搬离老街,去更宽敞明亮的楼房安享晚年。
刘子华望着眼前这片铅灰色的建筑群,他对周遭的一切如数家珍,“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在这里住过,还当了一阵子教书先生呢。前面的院子叫胡家大院,曾经住着一位乐善好施、冒死为抗联战士送药的胡二爷。后面的大院住过一位老俄侨,他还教过我拉小提琴……”
上世纪20年代,这里曾有一座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是周恩来在南开的同学,五四运动前夕和1920年秋周恩来曾两次来此与邓洁民见面,并住在这里。
毗邻中俄边境的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片中国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曾经繁华一时,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出入其间。
哈尔滨市官方希望通过保护修整,恢复“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当年的面貌。按规划,这里将按历史留下的街区肌理分成民俗文化展示区、历史风貌展示区、小吃街、四合院旅馆区等。
在一座破旧不堪的狭小院里,93岁的张凤喜祖孙三代拥挤在仅有10平米的小屋内。张凤喜见证了这里从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
“最近十年间城市的变化速度特别快,看着巴洛克街区的整体翻新,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老街恢复原貌。”张凤喜说。(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