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记者到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采访,看到该院办公楼中厅的大屏幕上,不时闪动着一连串的数字;屏幕右上角,几片深绿色的玉米叶不停地摇曳晃动,仿佛在向记者招手。
七十六岁的著名玉米育种专家、鹤壁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告诉记者,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分布在全市的60个田间监测点的地表温度、风向、空气湿度、土壤墒情等农田生态环境参数,这些信息都是由装设在田间地头的特殊“探头”实时监测并传输过来的。
几分钟后,屏幕右上角的视频画面开始变大,一个比小孩胳臂还粗的玉米穗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程院长介绍说,这是从位于浚县王庄镇西枣林村监测点传来的实时画面。
“通过这些装设在田间地头的‘探头’,科研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大田作物的长势、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各种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然后再通过农村大喇叭传达给农民,指导他们科学安排生产。有了这些东西,今后农民种地就可以不再‘靠天收’了。”说起这些“探头”的好处,程相文院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鹤壁市气象局局长张睿光告诉记者,程院长所说的这些探头和监测传输仪器,全称叫“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将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传感、无线通信技术有效结合,实现了农田生产环境和作物生育期、苗情、长势以及灾情等的可视化,让农业专家足不出户就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大田作物的长势、生长环境,从而为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防灾减灾打下良好基础。
据张睿光介绍,鹤壁是全国5个粮食整市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为了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市里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各项现代农业技术。2010年初,市委、市政府根据粮食生产受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靠天收”的实际情况,把气象服务与防灾减灾作为粮食高产创建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建设了“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中心”,并和国家相关科研部门合作,将国际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区域内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
此外,鹤壁市还拨出专款,购置人工影响天气用火箭发射架9台、高射炮7门,组成可控制全市近一半面积的防雹、增雨作业火力网,为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鹤壁市农村采访,提起庄稼地里的“探头”,几乎所有的农民都知道。在浚县王庄镇西枣林村,村民赵清武兴奋地告诉记者:“这玩意儿可管用了,地里旱没旱,涝没涝,生没生虫,它都能很快知道,比我们自己去地里看的还清楚、明白。有时候地里生了虫,我们自己还不知道,科研人员已经从探头里发现,告诉我们要采取哪些防治措施了。”说起“探头”的好处,赵清武如数家珍。
鹤壁市委书记丁巍告诉记者,这些高科技的技术保障措施,给鹤壁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丁巍介绍,2011年,在连续5个月没有有效降水的情况下,该市建设的5万亩连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15.6公斤、751.5公斤,创两项全国同面积高产纪录;2012年,该市小麦高产创建再创新纪录,浚县新镇镇5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625.5公斤、淇滨区钜桥镇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697.1公斤。鹤壁市也因此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记者罗辉、李钧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