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9日电(闫文陆李静)进入8月底,新疆南疆铁路线的上新光、胜利桥、哈尔格、乌斯特、扎亥萨拉、德文托盖、德代沟等7个车站最低温度已降至5摄氏度,当很多地方还处在“秋老虎”的燥热中时,这里已经开始供暖了。
七十年代出于战备需要,国家投资修建了吐鲁番至库尔勒的476公里的南疆铁路,铁路大部分都穿行于天山南麓的峡谷中,也是南疆通往北疆和内地的唯一铁路通道。改革开放后,如何把“战备线”转为“经济线”,工作在这里的高寒站区人过着与其他地方人不一样的春夏秋冬。
这7个车站分别座落在海拔2000米至3000米之间,一年有7、8个月与风雪为伴,冬季最低气温甚至可达零下40多度,年供暖时间长达10个月之久。工作在这里的小站职工常有头晕、恶心、胸闷、气短等高山反应,70多度的开水,发粘的面条、蒸不熟的馍馍,对常年工作在这里的小站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他们默默值守,保证了一趟一趟列车的安全通过。
乌斯特巡养工区管辖的9公里线路,是春季路基下沉、翻浆冒泥、夏季路基滑坡塌方、冬季冻害频发的“重灾区”。用于整治冻害的垫板,一天要用一麻袋,几乎等于山下工区一年垫板的使用量。冬季冻害多发时,1个月的工作量是其他工区的2倍多,高原作业更是加倍消耗体能。面对困难,巡养工区工长徐永刚和工友们没有退缩,反而和这些线路病害较上了劲,他们对管内所有薄弱处所了如指掌,熟悉每一处病害的脾气秉性,还探索了一套专门整治高山线路病害的妙方,在高寒站区推广。
2010年5月26日凌晨2点,暴风雪席卷乌斯特,积雪最深处近1米,道岔被积雪掩埋。站区26名职工兵分两路,在持续了40多个小时的大雪中,一遍遍清扫组道岔上的冰雪,彻夜没有间断。“我们虽然连续扫了40个小时的雪,一眼未合,但既然是工作就要负责到底。”20岁的张国强稚气的脸上神情坚毅。守护高寒站区的安全需要这种高度的责任。
海拔3000米,长6152米的奎先隧道,是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之一,也是刘宝庆和桥隧工除冰队要驻扎半年的地方,他们的工作就是打冰。十月,山区进入结冰期,线路一旦结冰清理不及时就会威胁行车安全。2010年除夕,零下28摄氏度,打冰队检查线路时,发现隧道内有一处漫过钢轨约十几平方米的积冰,行车被迫中断。他们迅速开始清理,隧道内光线暗、气温低,冰层厚,洋镐把刨断了7把,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经过十七个小时的连续作业,线路恢复了正常。打冰队员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高山上不仅有顶天立地的硬汉,还有洗去铅华、退去红妆的巾帼。44岁的“大姐”哈斯叶提每天早晨9点,准时背起10公斤的工具包开始巡道,每天来回走18公里,一走就是16年。走坏了多少双鞋,发现了多少隐患,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说实话,巡道工作艰苦、枯燥、单调,可每当我又发现了一处安全隐患,保证了行车安全,付出的劳动得到了回报,那一刻,我最幸福!”
据统计,1984年南疆铁路开通运营28年,从当年开通时的年发送量15万吨,发展到目前的1500万吨,旅客发送量从开通时的1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30万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