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9月18日电(记者 陈林)“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儿上战场……”在红色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至今传唱着这样一首歌,流传着“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故事。“九一八”事变81周年纪念日前夕,中新网记者抵达平山县上观音堂乡下盘松村,凭吊抗战时代的“最美妈妈”,感受一个不老的传奇。
八年抗战,曾给中国留下太多疼痛的记忆。戎冠秀是个例外。这位河北太行山深处的小脚女人,给后人留下的是温馨和感动。
官方提供的资料说,戎冠秀(1896——1989),抗日战争中,曾救助无数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她带头为儿子报名参军,在她的带动下,当地一度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热潮。她参加了开国大典,先后当选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直到最后病重,她怕给国家造成负担甚至不肯住院。2009年,她被评为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双百”人物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巍巍太行山深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门口挂着一个被岁月洗去颜色的木牌,上面写着“戎冠秀旧居”。推开贴着对联的大门 ,戎冠秀的半身铜像映入眼帘,铜像底座书写着“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这是一个“永不收费”的红色景点。戎冠秀92岁的二儿子李春金和83岁儿媳梁山花守候着她的故居。多年来,到“红都”西柏坡造访的游客,也常常驱车数十公里来凭吊这位中国母亲。
戎冠秀故居共9间正房,是1977年按照以前房屋原貌翻盖的,其中两间作为展览室,陈列着戎冠秀的生活起居用品和照片。屋里悬挂着“爱国拥军”四个大字,这是1983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赠送给戎冠秀的。
戎冠秀给后人留下的遗产主要在精神层面。其孙李永平说,奶奶前后送子孙9人当兵,其中三儿子李兰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日本侵略者进行大扫荡时,她偷偷护送照顾伤员,还带领全村妇女纺衣服、做军鞋送往前线。抗战中,她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护理过多少伤员,连自己也数不清。”儿媳梁山花是戎冠秀故居的义务讲解员,说起婆婆的往事,脸上洋溢着自豪。每当妻子讲解时,李春金总在一旁静静倾听,这位老人听力已大不如从前,习惯通过倾听表达对妻子的支持。
“当时(女子)都是小脚,很难想象在崎岖山路上用担架转送伤员有多困难。婆婆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能成为红色家庭的一员是我一生的荣耀。”梁山花说, 一心为公是婆婆留给后人最深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她经常到北京、省城开会,县里派骡子接送她,她却从来不用,总是走到县城后再坐车。”
至今,在太行山汽车难以抵达的山路上,骡子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下盘松村距离县城150华里,可以想象当年戎冠秀用小脚走到县城的艰辛。
“婆婆没用权力办一点私事,也这样教育孩子们。”据梁山花介绍,李春金从小受母亲影响,在村里当了40年村官,没往家里拿过一件公家的东西。目前,李春金夫妇享受当地政府每年几千元的补贴,他们51岁的儿媳安梅平会每天送饭。安梅平的儿女在石家庄打工,生活也不富裕。
在当地,戎冠秀是妇孺皆知的名人,乡里唯一的学校被命名为“戎冠秀小学”。村民都能随口说出几件她的故事,村委会门前也用瓷砖粘贴出“廉洁奉公”的字样。现任村支书韩志贵说,这位平凡的母亲,为世人和后代留下的遗产很丰厚,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国家”。(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