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防区,是中国对钓鱼岛实行有效管辖的最早记载之一。
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书中记载:“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当时的琉球人认为走过钓鱼岛列岛,到达古米山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在中国版图之内。
关注钓鱼岛
国图馆藏文献证明:钓鱼岛自古就属于中国
今天,《使琉球录》、《中山传信录》、《筹海图编》等数十种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相关文献在国家图书馆公布。这些古籍善本、舆图、报刊资料,充分证明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以及中国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的历史事实。
历史文献充分证明,中国至迟在15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纳入中国海疆版图作为海上防区,绝非“无主地”。日本明治政府1885年通过冲绳县当局调查后发现其是无人岛,于1895年将其编入日本领土。日方用无人岛的说法取代无主岛纯属偷换概念,依据“先占”原则取得钓鱼岛“主权”的说法纯属历史谎言。
在此次公布的文献中,由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出使琉球的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书中明确记载:“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这证明当时的琉球人认为走过钓鱼岛列岛,到达古米山(又称姑米山,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在中国版图之内。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使琉球的徐葆光编纂的《中山传信录》载“琉球三十六岛图”及“琉球地图”,翔实描绘了琉球国的属岛及地理境界,姑米山是琉球西南方的界山,不含钓鱼岛。清周煌撰《琉球国志略》,除确认钓鱼岛在中外之界中方一侧外,还标绘了台湾及其附属以钓鱼岛为中心的东北诸岛。清潘相撰《琉球入学闻见录》、李鼎元撰《使琉球记》等都记录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琉球国土。
此次公布的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1562年),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防区,是中国对钓鱼岛实行有效管辖的最早记载之一。明郑舜功《日本一鉴》记载“钓鱼屿,小东小屿也”,“小东”是台湾的别称,说明当时中国从地理角度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清政府第一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记载了“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说明钓鱼岛在行政上早已属台湾管辖。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记载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台湾海防的防卫区域内。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将钓鱼岛等岛屿列为台湾宜兰县的海防要冲。邹世诒等《皇朝中外一统舆图》清楚地标出以姑米山为琉球国界,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归中国版图。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由内政部地图发行许可、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出版的《中韩日形势图》明确标出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的地理位置,表明这些岛屿为中国领土。
据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王菡介绍,除了官方文献,册封使所写的很多诗文也能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例如,明册封使齐鲲诗集《东瀛百咏》中的《黑沟洋》诗“大海无中外,浑然划一沟”,《姑米山》诗中小注“此山入琉球界”,明确中国、琉球以黑水沟为界。(记者庄建、杜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