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南岗教学点,孩子们坐在崭新的课桌上。和简陋的教室相比,课桌显得非常醒目。
9月6日,麻城市顺河镇长冲教学点,背茶几来上学的汪凉有了新课桌,茶几被放在了一旁。
- 核心提示
日前媒体报道,湖北省麻城市3000多名学生“扛着课桌上学”,缺少基本教学配套设施。
麻城市教育局回应称,在2011年已启动了“健康桌椅”工程,安排400万专项资金,购置了32800套标准学时课桌椅,为全市所有的初中和部分小学更换了桌椅,并将在最近两个月之内,更换所有学校的旧桌椅。
9月5日,麻城市顺河镇西塆村教学点新添置的桌椅,格外“醒目”。
在“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之后,因教育资源逐渐集中至优势学校,当地一些乡村教学点面临师资和配套缺乏,校舍破旧,教学设施老化,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等诸多问题。
暑假前,仲复海就桌椅的事曾特意询问所属中心小学的校长,对方说,桌椅已在配置,但“至少得等上一段时间”吧。
和往常一样,并没有明确的配置时间。
仲复海是麻城市顺河镇南岗村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今年49岁,曾担任南岗村小学校长。(教学点,是不完全的小学,设置年级少,大多是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在一个课堂上听课。分布在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地区,为方便年龄小的孩子入学,就近设置。)
近日,麻城学生“扛着课桌上学”经报道后,一批可升降的明黄色桌椅很快送到顺河镇西塆、长冲、枣林岗等多个教学点,替换了数十年没有更换的桌椅。
9月4日下午,颜色鲜亮的新桌椅送到西塆教学点,摆进教室,桌上“罗铺中学”的字迹清晰可见。该教学点唯一的老师陈明志跑到村头买了烟,分发给搬运工人。小卖铺老板娘说,头一次看到陈老师笑得这么开心。
不过,在“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之后,当地乡村教学点仍一直面临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等难题。
课桌需“提前预约”
南岗村教学点,仅有几张破旧桌椅。新生入学,家长们要“提前预约”,否则要自备桌椅
今年,新学期开学,仲复海瞅着教室里高低不平的桌子,和桌子后边一个个新入校的学生,觉得心酸。
每逢新学期,仲复海会面临同样的难题:整个南岗村教学点,仅有几张当年开办村小学时留下的破旧桌椅。即使破旧,新生入学,家长们也要跟他“提前预约”,没有预约上,学生要自备桌椅。
然而,他今年没想到,前一天还是学生带着课桌来上课,第二天,10套“健康桌椅”就出现在了教室。新送来的10套桌椅,让仲复海觉得安心。此前,他曾一度担心南岗村教学点也会被撤并。
在麻城的其他教学点,与南岗村教学点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区别不大。
记者先后走访了麻城市两个乡镇的5个教学点,调查发现,在这次新桌椅到达前,大多数学校此前使用的是高低不平的旧桌椅,少数教学点的部分学生需自带桌椅上课。其中包括长冲、南岗两个教学点。
需要带桌椅上课的学生有多少,麻城市教育局称,并没有做出统计。
麻城市教育局称,已在2011年开展了“健康桌椅”计划,对各学校的旧桌椅进行更换,第一批新桌椅优先分配到顺河镇的中心小学和部分中学,一些偏远的教学点,需要慢慢解决。
西塆村教学点老师陈明志说,对此事他并不知晓。他只了解,因为此次“桌椅风波”,西塆村被搁置的桌椅问题,一夕之间得到了解决。
公共经费不足
在教学点,数十名学生,每年的公用经费仅5000元,谈不上修葺校舍,更换桌椅
在当地,标准化桌椅配置为何一直未能普及?对此,麻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叶柏华介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期,教学配套设施,如课桌椅,一般由村或学校自行解决,有些学校至今沿用当时的旧桌椅,或由学生自行带课桌上学。
2001年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此后,麻城市各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公用经费,或者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
据麻城市政府网站公布,2011年,麻城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中央和省转移支持资金共计6951万元,另有市一级财政教育支出28235万,占麻城市公共财政的15.97%。不过,直到2011年前,麻城市尚未给所有的中小学和教学点配备标准化课桌。
对此,胡和平称,因麻城市人口多,所辖中小学众多,远多于周边其他人口少的县市,铺的摊子太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若有多余的经费,一般投入紧要的项目,如校舍安全、食堂吃饭等,所以,标准化桌椅的配置相对滞后。
在师资方面,按相关规定,麻城市从2011年起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0元,即小学生均达到500元每年。同时,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然而,实际状况是,南岗、长冲、西塆、枣林岗等教学点,仍是按照学生数来划拨公用经费,均未达到一年5万元的标准。
在教学点的老师看来,数十名学生,每年的公用经费仅5000元,维持学校的水电、教学设备的开支已经捉襟见肘,更不用谈修葺校舍,更换桌椅。
教学点的多位老师称,公用经费除了应付学校日常开支,还需要从中拿出部分支付老师们的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
12下一页
9月6日,麻城市顺河镇的中心小学,孩子们排队搬运刚刚运到的新桌椅零件。
9月7日,麻城市木子店镇杨岭岗村教学点,换下来的旧桌椅成为小食堂的餐桌。
9月6日上午,麻城市顺河镇长冲教学点,孩子们拿着学校仅有的玩具在玩耍。
对此,麻城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称,本应由财政负担这两项开支,但因财力不足只能如此,整个湖北省状况均如此。
配套优先大的学校
麻城教育局副局长坦言,学校太多,僧多粥少,有项目资金,最先考虑大的学校的配套设施
在“撤点并校”之后出现的教学点,大多是“一师一校”,环境较差,教师负担重。
在南岗村小学任教30年的仲复海说:“我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兴衰。”南岗村小学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2008年以前,是一所1-6年级齐备的初小,学生最多时,曾有300多人。
当年,湖北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工程,教育部门为南岗小学配备了一台DVD、电视机,以及一台电脑,并安装了一个接收器,接收教育频道的教育信息。
2008年,“撤点并校”时,镇上的小学来了人,要搬走设备。仲复海请求留下电脑,对方反问:“你们一个教学点,要这干吗?我们那里要搞多媒体教室,下边的电脑全都得收上去。”如今,校舍屋顶上只剩下一台光秃秃的白色接收器。
校门口的校名“南岗小学”锈迹斑斑。唯一的一间教室,部分绿色涂料剥落,黑板上出现了几条裂缝。“基本上好的资源,都给了大的学校。”仲复海说。
因为教学点偏僻,仲复海与外边接触极少。执教多年来,仅仅参加过一次培训的他,形容那次培训为“提升”。
2006年,湖北开展中小学教育提高工程,他获得一次到华中师范大学培训的机会,听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讲座,“感觉耳目一新。”
而其他教学点的公办教师们,几乎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培训“提升”。
9月6日,顺河镇长冲村教学点,教室里点着一盘蚊香,老师向明秀说:“教室外是水塘和草丛,稍不注意,学生的脸蛋上就被叮得红肿。”
在顺河镇西塆教学点,孩子们一直没有上过美术课,对唯一的老师陈明志来说,画画是个难题。
和城镇里的学校不同,因老师的能力和教学设施的缺乏,教学点里的孩子们接触体育、美术等课目的机会很少,孩子们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就是围着空地追赶嬉闹,或争着爬上教室门口的那棵歪脖子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顺河镇的华中电网希望小学,这所乡镇中心小学的每个班级都换上了新课桌,篮球场、宿舍、食堂一应俱全,除了公用经费的投入外,华中电网集团对于大型项目均有数十万的投资。
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坦言,学校太多,僧多粥少,一旦获得项目资金,最先考虑解决的肯定是大的学校的配套设施。
曾以“撤得多、撤得快”为荣
当年撤点并校“蔚然成风”,很难去考虑乡村的实际需要,撤掉了不少理应保存的学校
此次发生“桌椅风波”的顺河镇,所辖51个村,原本的格局是“一村一校”,“撤点并校”过后,只保留了12个教学点。
在“撤点并校”过程中,西塆、南岗、枣林岗、长冲等村小学,开始是撤掉5、6年级,后来,则成为只设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教学点,归属乡镇中心学校管理。
原来各个小学的老师也都调到优势学校,各个教学点只保留一至两名教师。
9月6日,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介绍,2006年,按国务院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相关规定进行“撤点并校”,当时从市一级到各个乡镇,麻城市的中小学迅速撤并。
胡和平解释,原本教育经费就得不到保障的村小学,撤并之后,经费和资源集中到一定规模的学校,更容易形成教学效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心学校校长也称,正是在政策号召和教育经费受限的情况下,当时的撤点并校已“蔚然成风”,有些乡镇以“撤得多、撤得快”为荣,很难去考虑乡村的实际需要,这种跟风,撤掉了不少理应保存的学校。
麻城市木子店镇杨岭岗小学,就是其中的典型。
杨岭岗村村长说,学校被撤掉时,数十名家长围着他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上学?”
因为村小学的撤并,村里的孩子们不得不前往20多里外的一所小学读书,有些家长不放心孩子寄宿,选择离开村子,搬到镇上租房子陪读,村里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保留在村里的教学点,因投入不足,规模小,或较为偏远,教学设施陈旧,多处危房校舍,公办教师不肯前来,只能聘用民办教师,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部分地区恢复教学点
相关政策称,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撤点并校”之后,近些年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如上学难、教学资源倾斜、校车事故频发等问题,要求恢复部分被撤教学点的声音也随之出现。
今年50岁的老师汪定茹,是麻城市东边的木子店镇杨岭岗村人,该村位于海拔1000米的大别山,她原本打算留在山脚下的一所教学点,因为环境舒适,并有一定规模。
暑假期间,杨岭岗教学点所属中心学校的校长商兴国,骑着摩托车走了20多里的山路,几次劝说她回村教书。
汪定茹有些犹豫,此前的杨岭岗小学,是一栋墙壁快要坍塌的土坯房子,没有通电,阴雨天里光线极暗,孩子们几乎没法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并且,吃水也是难题,除了偶尔从附近老乡家里提水外,大多时候,需要走上一里地到水塘担水。
不过,最终她决定返回杨岭岗。她说,这是因为商兴国的一句话:“村里人说,你回来教,他们才肯让娃娃来读书。”
在村里人的多次要求下,村委会集资了5万元重新整修了教室,通水通电。最终,杨岭岗教学点得以恢复。
在恢复教学点方面,相关部门也有了相关政策。在8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称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胡和平称,因为政策推动,今年麻城市也开始鼓励教学点的恢复。目前的计划是,大的乡镇,将恢复至少两个,小的乡镇也将恢复一处教学点,同时加大对教学点的投入,改善教学点的环境,吸引新老师前来。
不过,在当地教育局一官员看来,必须从长远来考虑教学资源的分布,已有的教学点要加大投入,弥补和中心学校之间的差异;而恢复教学点,也应采取一个科学的调研和评估,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是长远之策。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湖北麻城报道
A19-A21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秦斌
上一页12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