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浙江嘉善:“眼光”带来“淡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7/2012 16:3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嘉善9月7日电 题:浙江嘉善:“眼光”带来“淡定”

  中新社记者 李妮

  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在中国沿海的浙江,其经济发展的走向近年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的下行压力在浙江表现得比较早,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浙江是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候鸟”。近日记者走访浙江省嘉善县,却意外地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淡定”氛围,这或许可归结为当地从商者与从政者独到的“眼光”。

  台企老板的长远

  在国家级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台资企业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高铁扣件系统供应商,管理部经理王国俊指着厂房里的一套高铁紧固件介绍:“这套紧固件原来从德国进口要1000多元人民币,而现在我们生产的只需300到500元,已经完全取代进口产品。”王国俊说,尽管去年“7 23”事故后国内的高铁建设一度减缓,但今年以来,他们接到的订单已逐步回升,预计下半年将全面恢复以往的生产规模。

  在嘉善,还有不少如晋亿一样的台资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在此投资发展。如今,这里的大部分台资企业依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经营生产状况,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仍然大幅超过当地居民。

  嘉善的官员对此的共识是:“台湾老板的眼光很长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姚巍就认为,台企老板会不断发掘市场需求,每年都会开发新的上下游产品,并稳步扩展经营范围。

  晋亿实业是1995年落户嘉善的紧固件企业,从生产小小的螺钉螺母发展起家,原来的产品按吨计价卖,80%销往海外市场。企业在当地发展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2006年,在中国掀起高铁建设高潮时,晋亿因齐全的生产线被选中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生产用于铺设高速铁路紧固件。如今这家企业投入1.2亿元设立年产800万套高铁扣件生产基地,产品按套卖,且80%转为内销,是中国唯一的高铁扣件系统供应商。

  现在,晋亿的老板又看好中国的物流业发展前景,在嘉善投资15亿元建立全国紧固件采购交易和物流中心,希望从全国紧固件的制造商向供应商转型。

  嘉善县姚庄镇的工业镇长胡玉龙坦陈,台企老板这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有其深厚的家族企业背景,大多数台企来此投资之前,已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加之不断进取的心态,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也能保持较为稳定的经营状态。

  地方政府的独到

  在嘉善县,还有这样一批企业,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他们的经营状况不仅是稳定,甚至可说是蒸蒸日上。

  港资企业嘉善华瑞赛晶电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一,据公司总经理汪得利介绍,他们主产阳极饱和电抗器,是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中最重要的保护器件之一,2010年就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重大国产化项目论证。受中国高压输配电电网建设、铁路电力机车制造和新能源的强势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年产800多台电抗器仍供不应求,现正在当地扩建厂房。

  而这种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嘉善还有不少,只在嘉善开发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74家,今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70亿元。姚巍承认,这也得益于开发区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培育中的眼光。

  嘉善的地方官还以独到的眼光培育好的产业。今年上半年,嘉善姚庄的支柱产业之一——精密机械产业有近30%的增长。

  “精密机械是工业之母,在经济景气度低的时候,更需扩大投资、建好基础设施,奋力开拓研发,然后在景气回升时可以从容占据市场,并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不少在大陆发展精密机械产业的台商所秉持的理念。

  姚庄工业园的浙江智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主要从事精密机械零件代工制造的台资企业,其主产的汽车零部件不但供应附近的上海大众、奇瑞等公司,还远销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工人们24小时分三班不停地工作还有忙不完的订单。

  今年初以来,一批精密机械企业又纷纷在姚庄开业生产,其中就包括长谷川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去年“3·11”大地震给这家日本企业带来灾难,姚庄招商团及时伸出了“橄榄枝”,为嘉善引来这家有84年历史的小型精密机床制造企业,今年该公司计划实现产值5000万元,明年达1.5亿元。

  嘉善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朱苗说:“姚庄需要精密机械这样的工业之母产业,需要它帮助姚庄稳住短期的经济增长势头,实现长期的经济结构优化以及长远的百年产业梦想。”

  经济低迷期的淡定

  全球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嘉善也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能幸免。姚庄的另一支柱产业——光伏企业就受到严重冲击。今年上半年,姚庄镇的财政收入增长因此大幅下降。

  朱苗却淡定地说,前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的是暴利式的发展阶段,2005年才在姚庄成立的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也曾飞速壮大,年销售额以300%的速度递增,本来今年的销售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但去年以来受国际市场、政策一系列波动影响,行业和企业都经历了调整,好在昱辉已积累雄厚的资金,率先转型,重新占据行业发展先机。

  昱辉阳光去年成立了思博恩新材料科技研究院,主攻新材料技术突破,其研发的“金刚线切割晶体硅片”项目被列入2011年度“国家火炬计划”。此外,他们还积极进攻光伏产业的下游产品——太阳能发电设备。今年该企业在嘉兴投资建设的1.5MW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已并网运行。6月底,他们在青海乌兰的2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也通过发改委评审,年发电量预计为3,405万千瓦时,其每年实现的减排量预计超过3万吨。

  面对目前整个中国光伏行业的“哀鸿一片”,昱辉阳光首席执行官李仙寿就淡定地表示,现在经济大环境就像生了一场慢性病,光伏行业只是适时出现了行业调整周期,必然有一部分光伏企业被调整出局。但这不会掩盖光伏行业是新兴产业的本质,能源太阳能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接下来光伏行业将步入成熟,中国市场在未来几年有高增长的潜力,下游项目将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正所谓优胜劣汰,去年开始,嘉善县政府就淘汰了10家产能落后企业,倒逼30家铸造、木业等高能耗企业引入投资,提升产出效率;关停84家有严重污染、生产安全隐患等问题的企业。共腾出1430多亩土地,重新引入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国,报告建言加快“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浙江嘉善应该是这份报告的注解。